营养调查
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四部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营养调查结果可为该地区或国家制定营养标准、食物生产加工和供应提供具体资料;针对存在问题提供有根据的改进意见;为医疗预防机构提供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中国于1959年及1982年进行过全民的抽样营养调查,得到了全国及各省居民营养素摄取量、食物结构、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等情况的科学资料。
膳食调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调查各种食品的摄取量,再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每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便对膳食进行评价。常用的有询问法、记帐法、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
①询问法。询问膳食的组成和数量,每日进餐次数、时间、食物种数和数量,主食、副食、水果和点心都应包括在内。食物种类和数量要尽可能准确,若有疑问应加用称重法核实或再询问。将调查期间吃的同类食物相加,以调查天数相除,即得出平均每日各类食物的进食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营养素摄取量,再按进食量系数折合男、女、老、幼每个人的摄入量。此法不太准确,但很方便,可用于家庭或个人。
②记帐法。调查购入食物的票据和帐目,得到各种食物的消耗总量。再用进餐的总人、日数除,得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的进食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营养素的摄取量。此种方法主要用于集体单位,如幼儿园、部队、学校等。如果进食人员组成不同的单位,尚需要按进食量系数分别折算。此法所费人力较少,易行,能调查较长时间的膳食,例如调查1年4个季度,每季度1个月的膳食。
③称重法。称量和记录各种食物的生重、烹调后的熟重,统计及记录每餐进食人员组成及其人数,由此求得此餐每人所进食的各种食物的生重。在集体单位进行尚较简单;若家庭中有从儿童到老年各种年龄的人时,尚须根据具体情况,将老人及儿童折合成成年人(标准人)后,再行计算。将一天各餐结果加在一起,得出1天各种生食进食量。若每天食谱类似,可称重3~4天。否则应称重1周的饮食,然后将称重期间同类食品相加,以调查天数和进餐人数相除,得出平均每日各种食物的进食量,从而计算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此法能准确得出被调查单位或个人的膳食情况。但费人力、费时间。
④化学分析法。留取与被调查者进食的食物种类、数量完全相同的一日膳食,通过化学分析,了解其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量。此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或严格限制营养的病人。方法繁复,但结果十分准确。
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得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后,将它与供给量比较,并计算热能及蛋白质主要来自哪些食物、优质蛋白质(豆类、动物性食品)所占比例等,就可对膳食作出评价。膳食调查结果是为全面营养状况调查提供背景材料。
临床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检查营养缺乏或过剩引起的症状、体征。营养缺乏的症状和体征比较复杂,轻度缺乏或不足时症状轻微,体征不典型,而且有的症状和体征并不特异,须与其他疾病鉴别。此项检查应由临床医师或营养工作者进行。
人体测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要是检查体重、身高、胸围、头围、坐高、上臂围、下腿围、骨盆径等各项人体测量指标,并计算出各种人体测量系数,用来评价较长时期内营养状况好坏在这些指标上的反应。
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营养缺乏病在出现症状以前,往往先有生理和生物化学改变,应用适当的生理、生化等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查出营养缺乏或过剩的情况。所用方法有:测血液中营养成分的浓度;测尿排出的营养成分或代谢产物;测血或尿中异常代谢产物;测头发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测与营养素摄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进行负荷、饱和实验,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或 C等的负荷、饱和实验、放射性核素实验和暗适应、应激等生理功能实验等等。经专门人员测定,将结果与正常值比较,进行评价。
得出上述四方面结果后,除每项进行评价外,还要综合评定,以便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并对单位或个人提出改善建议,若为大面积大量人群调查,还应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情况报告及改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