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疹样皮疹

来自医学百科

布鲁菌病10%的病例发生非特异性皮疹,较常见的为麻疹样、猩红热样及蔷薇疹样皮疹

蔷薇疹样皮疹的原因

布鲁菌为一不活动、微小的多形球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形成。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布鲁菌仅产生内霉素,对实验动物具一定毒性

布鲁菌自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存活的 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病菌进入血循环后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后后中网病菌又可多次进入血循环而导致复发。发热呈波状型(故本病又称波状热)。

布鲁菌主要寄生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理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菌血症、毒血症、变态反应有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

蔷薇疹样皮疹的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

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确疾病是否活动,则可作2-ME试验。

蔷薇疹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蔷薇疹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麻疹: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糠麸脱屑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3、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流行病学资料及职业对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若同时有本病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如波状热睾丸炎等,则诊断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脓液等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确诊的依据。

凝集试验(或ELISA、补结试验等)宜月逐周测定,高效价或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慢性患者凝集试验阴性时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确疾病是否活动,则可作2-ME试验。

蔷薇疹样皮疹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患病动物必须予以隔离或宰杀。污染地区要仔细进行消毒。奶和奶制品必须施行巴氏消毒法。 2、在流行地区的工作人员,均应施行菌苗预防接种。牛群中可接种减毒活菌苗或19-B菌苗。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