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医学百科
Bkn4w.jpg

蛙(frog)指任何无尾目(Anura)两生类。在严格的意义上仅指蛙科(Ranidae, 即赤蛙科)动物,但蛙一词常泛指皮肤光滑、善跳的无尾目动物,以区别体肥、皮肤多、齐足跳的种类(称为蟾蜍)。  

形体特点

一般来说,蛙类具突出的双腿;无尾;後足强壮有蹼,适应于游泳和跳跃;皮肤光滑,潮湿。许多种类主要为水生,但有些种类陆栖,栖於洞穴内或树上。许多种类的外形与典型的种类不同。如非洲树蛙属(Hyperolius)产於非洲,趾有吸盘,用以攀爬。琉球拇棘蛙(Babina holsti)俗名匕首蛙,产於琉球冲绳,拇指变成尖锐的棘刺,形似匕首。树蛙属(Rhacophorus)的种类俗称飞蛙,产於东方,树栖;趾间有宽大的蹼,可藉以滑翔12∼15公尺(40∼50呎)。

绿纹蟾蜍

蛙类从吻端至肛门端的长度各异,巴西的二趾木虱蟾(Psyllophryne didactyla)仅长9.8公釐(0.4吋),而西非的歌利亚谐蛙(Conraua goliath)长达30公分(12吋)。一般说雄性的无尾类种类较雌性者小。  

门类分别

虽然蛙类的皮肤有毒腺,但通常这些毒素不能保护蛙类免遭哺乳动物、鸟类和蛇类的捕食。可食的蛙类藉伪装保护,有的种类的体色与背景融为一体,另一些则可以改变体色。有些种类的身体下部颜色鲜豔,蛙移动时鲜豔的身体下部耀人眼目,其意义可能是迷惑敌人。大多数蛙类食昆虫,另一些食小型节肢动物或蠕虫,但一些蛙类亦食其他蛙类、齧齿动物和爬虫类。  

生长特征

蛙类通常每年在淡水中繁殖。雌雄抱合时雄体从後面抱住雌体,在雌体产卵时将精液排到卵上。不同种类所产卵数不同,从几百枚至数千枚,成团或成片的浮在水面,可附在水生植物的茎上。有些种类的卵则沉於水底。数天到一周以上蝌蚪孵出,2个月至3年内变态而成为蛙。在变态过程中肺得以发育,四肢出现,尾部吸收,口变成典型的蛙口。某些东方种类的卵产在陆上,从卵中孵出的是小型的蛙而非蝌蚪。  

生存分布

蛙类是指青蛙(黑斑蛙)、蟾蜍(俗称癞蛤蟆)等没有尾巴的两栖动物,它们在分类上是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我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哥斯大黎加飞树蛙(Agalychnis spurrelli)

  

蛙的种类

在农田里常见的蛙类有黑斑蛙、泽蛙、金线蛙、花背蟾蜍等等。从古巴引入的牛蛙可算是蛙中的“巨人”,体长可达20厘米。它那哞哞的鸣声很像牛叫,所以叫牛蛙。其实我国也有身体很大的蛙,例如生活在江南稻田中的虎纹蛙,身长超过12厘米,鸣声犹如狗叫。生活在江南山涧溪流中的棘蛙,又叫“石鸡”,体长也有12厘米左右。那么我国最小的蛙有多大呢?只比蚕豆略大一点。早春二月,当北方还是风雪交加,海南岛上已经鲜花怒放。这时,白天在稻田附近可听到“呱呱”的鸣声。这是最小蛙类之一──姬蛙谇笈肌I沓げ?.5厘米,在鸣叫时,咽喉的下部会鼓出一个大气泡──鸣囊。有时,你还可以听到从水草间传来阵阵“吱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易发现的小蛙──浮蛙的鸣声。浮蛙是灰色的,身长只有2厘米,常飘浮在水草之间,只露出个头。一有动静,就马上潜水而逃。别看这些蛙身体小,它们是小型害虫和白蚁的天敌。树蛙在我国约有十几种,它们轻盈瘦小,指端有吸盘,善攀登高大的树干或矮小的灌木丛,体色和周围环境一致。  

生殖特点

负子蟾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不过树蛙的产卵方法与众不同,斑腿树蛙产出的卵好像一团白色的肥皂沫,又像一团奶油,粘附在水草上。最有趣的是峨眉树蛙,它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就在卵块中发育,然后落到湖里,继续发育。又如鸣声悦耳的弹琴蛙,在产卵前还会先筑一个泥窝,然后把卵产在里面。有些属于树蛙的蛙类并不上树,而是生活在水里。有些树蛙如红蹼树蛙和黑蹼树蛙,指、趾间有宽大的蹼,能由高处的树枝向低处展蹼滑翔,所以又叫飞蛙。有吸盘的蛙类除了树蛙外,还有雨蛙和湍蛙。其中以湍蛙比较特别,它们喜欢生活在湍急的水域中,能敏捷地穿过急流,爬登岩石。湍蛙的蝌蚪也很奇特,它的腹部有一个吸盘,能吸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急流冲去。有“胡子”的蟾蜍是我国特有的珍奇蛙类,最早发现在峨嵋山,后来在南方几省相继发现。这种蛙吻部宽圆、扁平,雄性上颌缘有椎形角质黑刺12—16根,所以叫胡子蟾。这些“胡子”的功能目前还在人们的研究之中。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  

医学价值

蛙类除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贡献之外,还有其他的用处。蟾蜍的外貌虽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由于它的皮肤上有根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是多种药物的原料,据说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肿的功效。中药六神丸、蟾酥丸等成药,都含有蟾酥。泽蛙能够治疗疥疮,有解湿毒的功效,虎纹蛙则能治疗小儿疳积症。哈士蟆是产于东北的一种蛙类,从它的输卵管提取的哈士蟆油,是一种滋补品,可以治气虚体弱、精力亏损、记忆力减退、产后缺乳等症,肉可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饲养哈士蟆。牛蛙体大肉肥,味道鲜美,可以饲养作为副食品。国外已有牛蛙罐头出售。

随着天气的慢慢转暖,冬眠的青蛙就开始苏醒。众所周知,青蛙在捕食害虫、保护农田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保护青蛙。虽然农业部门曾发出过保护青蛙的指示,但是由于有些地区的人们有嗜食蛙肉的习惯,对保护青蛙执行的还不够彻底。因此我们倡导,在大力宣传保护青蛙的同时,发展养蛙业,饲养一些体大肉多的蛙种,既保护了农田的青蛙,又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蛙科动物起源

蛙科动物起源于印度

比利时科学家提出,蛙科动物可能最早起源于印度,并在当时与大陆隔离的印度板块上被困了6000万年久,直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时,才开始了“走出印度”的历程。

据最新一期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这一理论与学术界传统看法相反。科学家一般认为,蛙科动物首先是在亚洲或非洲地区进化出来的,而后才扩展到印度。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比较多种蛙科动物 的DNA序列特征,提出了这个“走出印度”理论。假设动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是恒定的,那么不同种类的蛙科动物的DNA序列的差别就可以作为一种“分子钟”,用来判断这些种类在血缘上开始分离的时间。

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比较的结果发现,蛙科动物大约于距今1.2亿年前起源于印度。当时印度板块与大陆不相连,而蛙科动物不能越过咸水的海洋,因此一直被隔离在印度板块上。直到距今大约6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蛙科动物才开始向大陆扩张。  

古生物

蛙[Rana]

目:无尾目;蛙科;

俗名:蛙;

时代:始新世—全新世;

分布:全世界(澳大拉西亚除外)

这些真正的身体细长,呈流线型,尖头有眼和耳鼓。骨骼完全适应游水和跳跃,身体很短,不柔软,肩角带用于吸收振动,有力的巨肢和大脚在水中或从陆上均提供了很大的冲力。

产地:这属大多的种是在水中生卵,幼体是自由流动的蝌蚪。成蛙主要为水生,生活有从雨林到温带的高纬度地区。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