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来自医学百科

雾霾(Fog and haze)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Fog):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Haze):也称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1]

生成缩略图出错:无法找到文件
雾霾

形成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然环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方面,当冷空气活动偏弱时,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导致雾霾天气多发。另一方面,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受大范围静稳天气的影响,沙尘的叠加,偏南气流,湿度大,水汽使干细的粒子迅速膨胀,催生了雾霾形成。

人为因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环境污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成缩略图出错:无法找到文件
大气污染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凶,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2.5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进一步催化雾霾天气的形成,加剧雾霾发展。雾霾形成的另一个原凶,是冬季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及有机物、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这些悬浮污染物在静稳空气中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大的粒子,也促进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地理环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现在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促使静风现象增多,导致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最终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与此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2]

危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和单纯的雾相比,组成霾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颗粒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霾中混杂的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恶化,改变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

呼吸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成缩略图出错:无法找到文件
雾霾对人体危害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细菌微生物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循环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时,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生殖泌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雾霾中的可吸入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会逐渐堆积在人体各个器官,包括储存精液阴囊。此外,由于生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最快的组织,当由外界吸入的颗粒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时首先要受影响的就是生殖泌尿系统,会引起一系列生殖泌尿系统病变,如肾衰竭尿毒症少精精子畸形前列腺增生[3]

应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日常生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避免雾天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时。

尽量减少外出。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原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要坚持按时服药,以免发病,加强自我监察,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就医治疗。

多喝罗汉果茶。罗汉果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瘙痒,有润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饮用效果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注意调节情绪。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4]

补充维生素D。雾霾天能见度低,人们外出活动减少,会引起体内维生素D减少,影响的吸收。适当补充维生素D,防止低钙血症。尤其儿童与老年人群要加以重视。

政府政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体现了着力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坚定决心。2014年1月7日,国家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其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别强调,地方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2014年31个省份政府报告中,29个省份均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雾霾重灾区,北京、河北还首次将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5%左右和4%[5]

国务院近来已经推出一系列政策与举措:在能源结构上,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促进汽车油品质量升级;推行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淘汰老旧低效锅炉,提升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水平。同时将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加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力度;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另外,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完善水泥、锅炉、有色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等[6]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