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蒌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05:45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蛤蒌 |图片= |药名拼音=Há Lóu |别名=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为内容创建页面)
蛤蒌 Há Lóu | |
---|---|
别名 | 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 |
功效作用 | 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拼音名】 Há Lóu
【来源】 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假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 辛,温。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全株0.5~1两,果0.5~1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