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耳草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08:44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脉耳草 |图片= |药名拼音=Mài ěr Cǎo |别名=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为内容创建页面)
脉耳草 Mài ěr Cǎo | |
---|---|
别名 | 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苦 |
【拼音名】 Mài ěr Cǎo
【别名】 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
【来源】 茜草科脉耳草Hedyotis costata Roxb.[Oldenlandia costata (Roxb.) Kor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 辛、微苦,温。
【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