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菌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10:18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铜钱菌 |图片= |药名拼音=Tónɡ Qián Jūn |别名=环纹苦乳菇、蘑菇、环纹乳菇 |英文...”为内容创建页面)
铜钱菌 Tónɡ Qián Jūn | |
---|---|
别名 | 环纹苦乳菇、蘑菇、环纹乳菇 |
功效作用 |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酸痛;四肢麻木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有毒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苦 |
【拼音名】 Tónɡ Qián Jū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rs imsulsus (Fr.)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备用。
【原形态】 菌盖宽4-16cm。平展而中凹,近漏斗形;浅黄色、赭黄色,粘,稀有环纹。菌肉白色,乳汁白色,伤后不变色,具微辣及令人不适的异味。褶片直生至微下延。白色,成熟后变赭褐。孢子近球形,淡黄色,有疣突,(6-8.5)μm×(5.5-7)μm。菌柄浅白色或浅肉色,长1.5-5cm,直径0.6-1.8cm,因粘盖皮发达,故粘滑,可与相近的种区分。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下。7-10月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中央脐状,或呈漏斗形,直径3-12cm,深土黄色或污橘黄色,具深橙黄色同心环纹。菌肉浅白色。菌褶密,褶间有横脉,白色或黄褐色。菌柄长3.5-6.5cm,直径约1.6cm,类白色或浅肉色,松软或中空。气微,味异、微辣。
【性味】 苦;性温;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