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如象皮者的皮下结节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5日 (三) 15:40的版本 (以“女性乳房外上象限的表浅、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状如象皮者,应考虑到丝虫性结节的可能。 ==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女性乳房外上象限的表浅、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状如象皮者,应考虑到丝虫性结节的可能。

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如象皮者的皮下结节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发病原因

感染了丝虫的蚊子叮咬了人体皮肤后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感染了丝虫的蚊子叮咬了人体皮肤后,微丝蚴进入了淋巴管中,微丝蚴及成虫进入乳房淋巴管中,引起丝虫性淋巴管炎,继之淋巴管内外膜炎,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及一系列病理改变。

1.病变部位 成年妇女乳房的淋巴管极为丰富,乳房小叶间和乳晕下有丰富的淋巴,两者的淋巴大多经淋巴管干汇流向乳房外方的腋窝淋巴结。因此本病在乳房外上象限的机会较多。

2.病理形态

(1)大体形态:丝虫性乳内肿块多为不规则结节状,直径1~5cm,平均直径2~3cm。肿块可单发,也可多发,质地早期较软,晚期较硬。切面肿块中心有多个小囊,囊内充满灰黄色或灰白色干酪样物,有时可见胶冻状物和出血血液中可见丝虫体残段。小囊周围是充血肉芽组织,再向外是致密的纤维组织。

(2)镜下所见:见病变区淋巴管壁充血水肿,有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管壁增厚,管腔中可见纤维蛋白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凝集形成的栓子将管腔栓塞。继之淋巴管壁可见以死亡虫体为核心的肉芽肿性淋巴管炎,及嗜酸性脓肿脓肿内可见成虫及微丝蚴的虫体残片。在嗜酸性脓肿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形成的结核样肉芽肿,其外周被肉芽组织所包绕。后期病灶纤维化钙化,淋巴管腔完全闭塞,淋巴液淤滞。小淋巴管屈曲扩张、破裂,淋巴液进入组织间隙中,在淋巴液的淤积的局部,由于含蛋白高的淋巴液的刺激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坚实粗肿的象皮肿,在乳房少见象皮肿形成。

3.病理分期 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3期:①急性期:淋巴管内膜和外膜发炎;②亚急性期:结核样淋巴管炎形成;③慢性期:发生闭塞性淋巴管炎并可见有钙化 。

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如象皮者的皮下结节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的结节或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中央区或外下象限。肿块大小不一,直径多在2~3cm左右,多位于皮下或表浅的乳腺组织内,常累及一侧乳房。早期质软、移动尚好,增长较慢,表面皮肤轻度发红,有轻微疼痛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个别还可并发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少数由于肿块近于皮肤,常引起与皮肤粘连橘皮样改变,易误诊为乳癌乳腺炎性肿块。晚期由于病变纤维化钙化,以致结节变硬,活动也受限,易误诊为乳癌、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

丝虫病流行地区居住史,女性乳房外上象限的表浅、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状如象皮者,应考虑到丝虫性结节的可能。应询问有无丝虫病及乳房发炎史。男性偶尔可见本病,尚需注意,特别是在流行地区,对男性乳房肿块,不能忽视本病的可能。

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如象皮者的皮下结节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乳房有数目不等似黄豆的结节:乳房有数目不等似黄豆的结节具体表现是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似黄豆,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明显压痛,有时可伴有腋淋巴结肿大。

乳房硬化假体置入隆乳术纤维包膜挛缩致乳房硬化(以下简称乳房硬化)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手感变硬外,外形也有改变,严重者甚至产生疼痛不适感,给受术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乳房组织大块坏死:严重急性乳房炎可导致乳房组织大块坏死,甚至并发败血症急性乳腺炎局限化,即形成急性乳房脓肿。此时肿块波动感,表浅的脓肿波动相对明显。脓肿可以向外破溃,也可以向内破溃穿入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当脓肿破入乳房后至胸大肌前疏松组织中则形成乳房后脓肿。

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的结节或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中央区或外下象限。肿块大小不一,直径多在2~3cm左右,多位于皮下或表浅的乳腺组织内,常累及一侧乳房。早期质软、移动尚好,增长较慢,表面皮肤轻度发红,有轻微疼痛和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个别还可并发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少数由于肿块近于皮肤,常引起与皮肤粘连橘皮样改变,易误诊为乳癌乳腺炎性肿块。晚期由于病变纤维化钙化,以致结节变硬,活动也受限,易误诊为乳癌、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

丝虫病流行地区居住史,女性乳房外上象限的表浅、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状如象皮者,应考虑到丝虫性结节的可能。应询问有无丝虫病及乳房发炎史。男性偶尔可见本病,尚需注意,特别是在流行地区,对男性乳房肿块,不能忽视本病的可能。

女性乳房表浅质硬状如象皮者的皮下结节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普查普治 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2.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