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21:16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苦苣苔 |图片=bkdrt.jpg |药名拼音=Kǔ Jù Tái |别名=锯齿三七、一张白、岩菜、水鳖草...”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苦苣苔
Kǔ Jù Tái
苦苣苔
别名 锯齿三七、一张白、岩菜、水鳖草
功效作用 蛇毒。主毒蛇咬伤
英文名 Common Conandron
始载于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毒性  
归经 心经
药性
药味

  

基本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Kǔ Jù Tái

【英文名】Common Conandron

【别名】锯齿三七、一张白、岩菜、水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andron ramondiolides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生物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原形态】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卧,长1.4-3cm,芽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叶能常1-2,稀有3片;叶柄长4-19cm,有翅;叶片草质或薄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卵表,长18-24cm,宽4.5-1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不整齐的牙齿,两面毛,有时下面沿脉具疏毛。花葶1-2条,长达17cm,疏被白色短柔毛;聚伞花序伞房状,有5-10花,花序梗长9-12cm,被疏行或近无毛;苞片小,张表,长4-8mm;花萼5深裂,裂片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状线形,先端微钝,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紫色,直径1-1.8cm,筒长3.5mm,裂片5,三角状狭卵形,先端钝;雄蕊5,着生花冠基部,花丝极短,花药围绕花柱连着成筒,药隔有长附属物,长约2mm;雌蕊无毛,花长5-6.6mm,柱头球形。蒴果狭球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8mm,具宿存花柱。种子淡褐色,纹锤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谷溪边石上,山坡林中石壁上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应用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状】全草含苦苣苔甙(conandr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

【药理作用】苦苣苔全草提取物,在抗肿瘤筛选实验中,用肉瘤S180腹水型总细胞容积法实验表明本品无抗肿瘤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外用治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