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花疮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21:32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背花疮 |图片=bkc48.jpg |药名拼音=Bèi Huā Chuānɡ |别名=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背花疮
Bèi Huā Chuānɡ
背花疮
别名 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痰化瘀。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咯血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疳积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药名

背花疮

别名

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

汉语拼音

bei hua chua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ilea peltata Hance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化瘀

科属分类

荨麻

主治

肺热咳喘肺痨久咳;咯血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疳积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0-500m的石灰岩山上石隙或灌丛下阴湿处。

采收和储藏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动植物形态

肉质草本。茎高5-27cm。全株无毛。叶常集生于茎顶端,下部裸露,节间长1-4cm,不分枝。叶肉质,对生;叶柄长0.6-4.5cm;托叶三角形,宿存;叶片稍不等大,常盾状着生,近圆形,稀扁圆形,长1-4.5cm,宽1-3.5c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心形,微缺或圆形,边缘有数枚圆齿,两面干时常带蓝绿色,下面呈蜂窝状,钟乳体条形,上面密布;基出脉3条,侧脉数对,细脉末端常有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团伞花序,数个稀疏着生于单一的序轴上,呈串珠状,雄花序长3-4cm,其中花序梗长1-1.7cm;雌花序长1-2.5cm,其中花序梗长达1cm;苞片披针形。雄花具短梗或无梗,淡黄绿色;花被片4,幼时帽状,熟时变兜形,被钟乳体;雄蕊4,花丝下部与花被片贴生;退化子房极小,长圆形。雌花近无梗;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1枚船形,侧生的2枚卵形;退化雄蕊长圆形。瘦果卵形,果时扁,先端歪斜,棕褐色,光滑,边缘有一圈不明显的条纹。花期6-8月,果期8-9月。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祛痰化瘀药

性味

辛;淡;性凉

药材基源

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的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