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叶草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6日 (日) 21:56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大独叶草 |图片=bkchq.jpg |药名拼音=Dà Dú Yè Cǎo |别名=化血丹、...”为内容创建页面)
大独叶草 Dà Dú Yè Cǎo | |
---|---|
![]() | |
别名 | 化血丹、大马蹄香、独叶草 |
功效作用 | 散瘀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 |
英文名 | Root or leaf of Dockleaf Goldenray |
始载于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
药性 | 热 |
药味 | 辛、苦 |
名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拉丁名】Ligularia lapathifolia(Franch.)Hand.-Mazz
【异名】化血丹、大马蹄香、独叶草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Dockleaf Goldenray
性状与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植物形态】
大独叶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1m,直径1.5-2cm。根10余条,丛生。茎粗壮,被蛛丝状短毛。吉互生;下部叶有基部稍抱茎的长柄;叶片长圆状卵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达20cm,常较叶柄稍长,基部截形或稍下延,边缘有具小尖头的细齿,有10余对羽状脉,下面或两面被蛛丝状疏毛;中部叶较小,下部渐狭而抱茎;上部叶小,披针形。头状花序较多,排列成密伞房状或复伞房状,有短或长的梗及条形苞叶;总苞宽钟状,被密蝗丝状毛;总苞片10-13个,长圆形,长10-15mm,边缘膜质;舌状花1层,舌片长15-18mm,黄色。瘦果倒卵圆形;冠毛红褐色,约与筒状花花冠等长。花果期7-10月。
【科属分类】菊科
【资源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于山谷坡地草丛中。
【采集】秋冬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叶。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热;小毒。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散瘀,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0.9-1.5g,开水或酒送服。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