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

来自医学百科

低热: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一般为35.8~37.4℃。在正常状态,正常人的体温不应高于37.5℃。如果经常高于37.50℃,就是低热。正常人的体温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冬季较低,夏季较高;妇女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也稍高。但这些都不属于低热范围,而是正常的生理变动。

低热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引起患者长期低热的原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三类:首先是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低热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低热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般急性发热,来势较凶,体温较高,但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热退亦快。 而长期低热,大多是慢性疾病所致,故治疗过程亦较长,如肿瘤引起的发热,只有根治肿瘤才能退热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低热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低热的产生与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