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寄生
木兰寄生 Mù Lán Jì Shēnɡ | |
---|---|
别名 | 枫木寄生、广东寄生 |
功效作用 | 补肝肾;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肝经、肾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甘、苦 |
植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所属卷:Taxillus Van Tiegh.
所属科:Loranthaceae
中文名:木兰寄生
描述字段:灌木,高约1米;嫩芽密被黄褐色星状茸毛,稍后茸毛全脱落;枝灰褐色,具散生皮孔。叶革质,对生或近对生,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2厘米,宽2.5—6厘米,顶端钝或近圆形,常稍偏斜,基部楔形,常稍下延,两面无毛,中脉在两面明显,干后,上面的侧脉不明显,且常稍凹入;叶柄长5-12毫米。伞形花序,具花3-6朵,通常4-5朵,被黄褐色茸毛,总花梗长3-5毫米;花梗长约3毫米;苞片卵形;花红色或橙色,花托长卵形,长1.5—2.5毫米;副萼环状;花冠芽时管状,稍弯,长2.7—3厘米,下半部膨胀,顶部长圆形,急尖,裂片披针形;花丝长2毫米,花药长4-5毫米。果长圆形,两端钝圆,幼果具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时,浅黄色或带淡红色,长7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果皮稍不平整。 花期9-12月。
分布及生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布及生境:产马关、西畴、麻栗坡,海拔1200—14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木兰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梧桐科植物上。分布于福建中部、江西南部、湖南、四川东部、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南部。我国云南新记录。
中药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名】木兰寄生
【别名】枫木寄生、广东寄生
【汉语拼音】mu lan ji she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limprichtii (Grunining) H.S.Kiu[Loranthus limprichtii Gruning;L.kwangtungensis Merr.;Taxillus kwangtungensis (Merr.) Danser]
【归经】肝;肾经
【性味】苦;甘;微温
【科属分类】桑寄生科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扎成束,晾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灌木,高1-1.3m。嫩枝密被黄褐色星状毛,小枝灰褐色,无毛,具散生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长5-12mm;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常稍偏斜,长4-12cm,宽2.5-6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常稍下延,两面无毛;侧脉4-5对。伞形花序,1-3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3-6朵,总花梗长3-5mm,花序和花均被黄褐色星状毛,稍后毛渐稀疏;花梗长约3mm;苞片卵形,长约1mm;花红色或橙色;花托长卵球形,长1.5-2.5mm;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7-3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裂片4枚,披针形,长约9mm,反折;雄蕊4;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椭圆形,两端钝圆,果皮具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时长约7mm,直径3-4mm,浅黄色或淡红黄色,无毛。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6-7月。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木兰寄生的带时茎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