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附丸

来自医学百科

《朱氏集验方》卷三: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香附子1斤(大者,去毛皮,泔浸3宿,春夏1宿,滤出水,净洗,入银石器内用井水煮,上有2寸分水方可,入大蒜20枚,去皮铺在上,慢火煮,候蒜烂,以竹箸搅,以蒜汁干为度,滤出焙干用),神曲(炒黄)4两,干姜(生)4两,荜茇2两,丁皮2两,胡椒2两,缩砂仁2两。

【制法】 上为末,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壮实脾胃,进美饮食。主脾胃气弱,饮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饮食难于克化。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任意汤使下,不以时候。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三

方出《肘后》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附子2两(炮),干姜1两。

【制法】 上为末,捣为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心肺伤动,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4丸,1日3次。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方出《肘后》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普济方》卷二一二: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赤乌脚4两,附子1两,干姜1分。

【制法】 上为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久赤白痢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杨氏家藏方》卷六: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附子3枚7钱重者(炮,去皮脐),白术4两,干姜2两(炮)。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逐寒祛湿温脾胃,止泄泻。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3分,乌头(炮裂,去皮尖)1分,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心中寒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下结实。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腹以酒送下,日3夜1;未效,稍加丸数。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姜附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 附子姜朴丸

【处方】 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伤寒霍乱呕吐不止,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附子姜朴丸(《卫生总微》卷七)。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中药方专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