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花香茶菜

来自医学百科
瘿花香茶菜
Yǐnɡ Huā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 八厘麻、八棱麻、野苏、野紫苏、白野紫苏、野藿香
功效作用 疏风胜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主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咳嗽痰多跌打瘀肿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Yǐnɡ Huā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八厘麻八棱麻野苏、野紫苏、白野紫苏、野藿香  

来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瘿花香菜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rosthornii(Diels)Hara[Plectranthus rosthornii Diels.Isodon rosthornii (Diels)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瘿花香茶菜,直立草本,高0.6-1.2m。根多数,纤维状。茎下部半木质,钝四棱形,具四深槽,常带紫色,具条纹,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5cm,密被短柔毛;叶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向两端变小,长4-11cm,宽2.5-7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骤然渐狭下延至具翅的叶柄,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沿脉上密被短柔毛,余部散布小刺毛及腺点,下面沿脉上被短柔毛,明显具腺点。狭圆锥花序自茎中部以上腋生及顶生,长5-15cm,腋生者常短于叶片,由疏离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通常3花;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短于花梗;小苞片线形,微小,长约1mm;花萼极易生虫瘿而变形,呈长圆形,长可达1cm,外密被微柔毛,正常者宽钟形,长达2.5mm,口嘀咕宽达3mm,外面沿肋及边缘略被微柔毛,余部具腺点,明显3/2式二唇形,深裂至1/2或以下上唇3齿,齿靠合,三角形,短小,锐尖,常外反,下唇2齿,齿靠合,长三角形,锐尖,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白、紫白、淡紫、紫至紫蓝色,长达5.5mm,外疏被短柔毛及腺点,基部上方具极大的浅囊状突起,由于花萼上唇外反而明显露出萼外,上唇长2mm,宽3mm,先端具4圆裂,下唇近圆形,内凹舟形;雄蕊4,内藏或微露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丝状,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卵圆状球形,具腺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态环境:生于旷山 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贵州西北部及东北部。  

化学成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叶含乙酰瘿花香茶菜素甲和乙(rosthornin A、B),瘿花香茶菜甲素(rosthorin A),冬凌草乙素(ponicidin),冬凌草甲素(oridonin)。  

性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疏风胜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主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咳嗽痰多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