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了新生儿维生素 D 对成年期湿疹的潜在影响

  • 来源:Sushama R. Chaphalkar 博士
  • 2024-04-30 14:16:25
最近发表在《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与 25 岁以下纵向湿疹发展之间的潜在关系。他们发现,较高的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与早发持续性湿疹的几率降低相关。增加早发性湿疹的风险。

背景

特应性皮炎或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由免疫紊乱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引起,但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仍不清楚。有证据表明,生命早期的维生素 D 水平可能在湿疹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在阳光较少的地区,维生素 D 缺乏症和湿疹患病率较高。免疫细胞中的维生素 D 受体表明它参与调节免疫反应。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较高的脐带血维生素 D 水平与降低幼儿期湿疹风险之间存在联系。然而,针对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 D 的女性的临床试验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目前的指南并未普遍推荐此类补充剂,因为其对后代过敏性疾病影响的证据有限。

尽管认识到不同的湿疹表型,但没有研究探讨纵向湿疹发展或表型与新生儿维生素 D 或 25(OH)D3(其最稳定的循环形式)之间的关联。因此,本研究的研究人员旨在探讨新生儿血清 25(OH)D3 水平如何与 1 至 25 岁不同年龄段的湿疹患病率以及 25 岁以下的湿疹表型相关。

关于该研究

墨尔本特应性队列研究 (MACS) 对 223 名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婴儿从出生到 25 岁都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包括自述的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或严重食物过敏。这些婴儿的父母出生在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地位很高。数据收集包括 6 个月以及 1、2、12、18 和 25 年时的电话调查、临床检查和皮肤点刺测试 (SPT)。 18 岁时,参与者同意使用新生儿筛查卡,通过干血斑 (DBS) 测量新生儿 25(OH)D3 水平。

流行性湿疹的定义是根据父母或自我报告的湿疹诊断或局部类固醇治疗的皮疹。使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纵向湿疹表型,产生以下亚类:早发性缓解性湿疹、早发性持续性湿疹、中性发作性缓解性湿疹、中期性持续性湿疹和轻微/无湿疹。湿疹/致敏表型是根据湿疹和过敏原(牛奶、蛋清、花生、屋尘螨、猫皮屑和黑麦草)致敏来确定的,参与者分为特应性湿疹、非特应性湿疹、无症状致敏或无症状每个年龄组。

统计分析涉及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比值比、广义估计方程 (GEE)、似然比检验、Wald 检验、有向无环图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湿疹的患病率高峰出现在婴儿期 (31.2%),6 岁时下降至 15.9%,25 岁​​时上升至 26%。DBS 样本的 25(OH)D3 血清调整中位水平为发现为32.5 nmol/L。与预期一致,维生素 D 水平与出生季节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 (p < 0.001),表明冬季出生的儿童 25(OH)D3 水平较低。在敏感性分析中,根据出生季节进行调整,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较高与 1-2 岁时湿疹风险降低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会改变这种关联。此外,研究发现,与没有母亲吸烟史的参与者相比,有母亲吸烟史的参与者在 2 岁时,较高的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与降低湿疹风险相关。

研究发现,与新生儿相比,较高的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与早发持续性湿疹风险降低 (aMOR = 0.74) 以及早发缓解性湿疹风险增加 (aMOR = 1.30) 相关。 12 岁以下有轻微/无湿疹亚类。湿疹表型的类似趋势持续了长达 25 年。母亲的出生地影响了这一关联——对于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出生的母亲的孩子,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升高与长达 12 岁的早发持续性湿疹的几率降低有关,但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出生的母亲的孩子则不然。研究还发现,父亲教育和母亲产前吸烟可改变与湿疹表型的关联,长达 25 年。

该研究通过对各种混杂因素的控制和前瞻性设计而得到加强。然而,该研究受到样本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估计精度可能降低以及高过敏风险人群之外的普遍性较低等限制。

结论

总之,该研究表明,新生儿维生素 D 水平升高可能会降低早发持续性湿疹的可能性,但可能会受到母亲在怀孕期间和出生地吸烟的影响。有必要对不同人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性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此外,需要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来探索母体维生素 D 补充剂在预防湿疹(特别是早发性持续性湿疹)方面的有效性。

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