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来自医学百科


疾病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由Korst和Kratochvil于1955年首次报告中提出的。他们发现一例肺癌合并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血浆中存在一种异常的蛋白质,这种纤维蛋白在4℃时发生沉淀,温暖至37℃则又被溶解。如果沉淀纤维蛋白的体积分数>1.5%,则患者有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其主要是由其它疾病继发而来的,相当隐蔽,比较难以察觉。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进步,对该病已有相当的研究,对其症状、产生机理、治疗都有相当成熟的观点。  

症状体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血栓症状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四肢肿胀,肺梗塞,心肌梗塞脑血栓,大动脉血栓

2.不能解释的出血症状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皮肤紫癜瘀斑甲下出血及复发性臀部血肿等。

3.寒冷过敏症状寒冷性荨麻疹,Raynaud现象,大理石样皮纹,肢端紫绀及四肢手足麻木。

4.溃疡坏疽症状下肢溃疡,有的患者可仅有指(趾)坏疽或呈广泛性坏死(足、小腿、臀、鼻和耳)。

5.其它贫血血沉增快,丙种反应性球蛋白阳性,白细胞数增高,关节痛,口周毛细血管扩张,全身瘙痒等。原发性者可伴冷过敏引起的紫癜、血管闭塞,如冷敏感显著时甚至可发生指尖坏疽。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冷纤维蛋白原血症虽有原发的,但多数是由其它种种疾病继发而来。下述疾病大体上是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基础疾病或者伴发疾病:

1.肿瘤性疾病(骨髓瘤淋巴瘤纤维肉瘤白血病等)。

2.胶原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其它(溃疡性结肠炎、异物性炎症肺炎支气管炎、紫瘫心肌梗塞、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4.原发性(包括伴有肢端动脉痉挛症状及不伴有肢端痉挛症状者)。此外,痛风结节红斑、眼、口、生殖器三联症等亦有冷纤维蛋白原阳性者。

冷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功能异常涉及纤维蛋白形成和稳定的所有重要步骤。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多肽首先需要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裂解,释放出纤维蛋白多肽A和纤维蛋白多肽B,产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再进行多聚化。因子Ⅻa可以稳定多聚化的纤维蛋白。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向不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化的过程发生障碍。

最为常见的缺乏是纤维蛋白多聚化的缺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以由于纤维蛋白原多肽裂解的缺乏引起。有些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所产生的纤维蛋白不能被纤溶过程所溶解,这部分患者具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倾向。因此,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既可能发生出血,也可能发生血栓或者无临床表现。异常的血凝块形成可以导致出血而纤维蛋白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抵抗或者血小板聚集调控的异常则可导致血栓的发生。

许多异常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可能同时有伤口愈合不良的表现。杂合型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一般含有50%的正常纤维蛋白原,足以满足机体凝血的需要。但是,异常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影响正常的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因此,在多数患者的出血倾向要比估计的严重。当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导致纤维蛋白原分泌减少或是清除加速,则形成所谓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病理生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有认为由于基础疾病如癌肿使纤维蛋白原发生变性后与其它血液蛋白结合的产物即冷纤维蛋白原。也有认为在许多慢性疾病时,纤溶酶活化而使正常的纤维蛋白原发生改变,以后与其它血液蛋白结合而成冷纤维蛋白原。

1.由于癌以及其它基础疾病的关系,纤维蛋白原发生变性,与其它的血液蛋白结合的产物即系冷纤维蛋白原;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慢性疾病的关系,纤维溶解活性亢进所产生的纤维蛋白溶酶(Plnsmin)使纤维蛋白原分解,如然后与其它的血液蛋白相结合,从而变成冷纤维蛋白原。

2.在血浆中残留着仅在低温方显示活性的凝血酶,这种保留低温性的凝血酶也是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之一。

3.玻璃和氟镁石具有使冷纤维蛋白原产生的作用,这两种物质均能强烈活化血液内的接触因子血液凝固第12因子),接触因子的活化也是产生冷纤维蛋白原的一个原因。

4血浆内发生 lgG一抗lgG反应的抗原抗体反应则产生冷纤维蛋白原,所以认为血液内的抗原抗体反应也是产生冷纤维蛋白原症的原因。

5.溶血性链球菌毒素具有使冷纤维蛋白原产生的作用,认为细菌毒素是产生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6.锌离子具有在低温下使纤维蛋白析出的作用,所以认为锌离子的代谢异常也是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之一。

7.血清内存在仅在低温方显活性的凝固因子,又称冷纤维蛋白体形成因子,它们在低温下引起凝固性亢进,从而变为冷纤维蛋白血症。

8.冷纤维蛋白原和冷纤维蛋白常常同时产生,这两者的混合物称冷纤维蛋白体,在冷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血流中有冷纤维蛋白体产生。

9.在血液凝固的途径中,有由钙离子活化的途径及由锌离子活化的途径,前者在高温易于活化,而后者在低温易于活化,故前者称高温进行性凝固系统,后者称低温进行性凝固系统,并认为冷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低湿进行性凝固系统发生了异常而产生的疾病。  

医学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冷纤维蛋白原(CF)测定:将37℃分离的用EDTA抗凝的血浆,4℃放置24小时,如存在CF的沉淀,可用冷的盐水-EDTA溶液洗涤后,加入PH7.0的0.15M磷酸缓冲液盐水,37℃使沉淀溶解,即可以定量蛋白质。

该病的诊断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有阳性的遗传家族史(新发病例除外);

②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倾向血栓形成伤口裂开等;

实验室检查对该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④排除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应主要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和胎儿纤维蛋白原相鉴别,所有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延迟的原因都应考虑到:

1.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

2.其他血浆蛋白或药物对纤维蛋白形成的影响。

3.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肝病可致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以唾液酸水平升高和纤维蛋白原寿命缩短为特征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还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尤其是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肾细胞腺癌及某些淋巴瘤。  

实验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测定结果随方法而异用免疫法、盐析法和加热沉淀法测定的结果多正常。但是,由于异常纤维蛋白原凝固较慢,故用凝血酶测定法所得结果都偏低。

2.125I纤维蛋白原寿命测定:RwMammen测定用125I标记的异常纤维蛋白原BethesdaⅠ、Ⅱ的半衰期,结果正常;在异常纤维蛋白原Philadelphia和BethesdaⅢ的患者输入同种异体的正常纤维蛋白原,其半衰期正常;然而患者自身的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

3.葡萄球菌和纤维蛋白原聚集实验:SCJack-Aaweiger报道以致病性葡萄球菌和纤维蛋白原分子发生的聚集现象来测定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存在。其原理是: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链的C端可与葡萄球菌发生亲和性结合,如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变异部位在C端,则该实验可协助检查。

4.免疫电泳免疫扩散:异常纤维蛋白原一般无异常沉淀线出现。但是,异常纤维蛋白原Detroit的沉淀线增宽;异常纤维蛋白原LosAngeles则出现2条特殊的沉淀线。在免疫电泳中,向阳极泳动的纤维蛋白原有:Baltimore、Detroit、BethesdaⅠ、NewYork、NancyBethesdaⅡBuenosAires、ParisⅡCaracas和Vancouver等;向阴极泳动的有Metz、Amsterdam和ClevelandⅠ等,其他免疫电泳正常。

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纯化的纤维蛋白原经还原后作SDS-PAGE检查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异常纤维蛋白原与正常纤维蛋白原的电泳谱相同。但是纤维蛋白原Baltimore、Detroit、MetzMontreal等的电泳带较正常分布更偏于阳极。在异常纤维蛋白原Poutoise中见到2条Bβ链,其中1条为正常的Bβ链;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Ⅰ中可见2条γ链,1条为正常,1条为异常。

6.DEAE-纤维素层析异常:某些异常纤维蛋白原在DEAE-纤维素层析时表现出异常的层析现象,如BaltimoreParisⅡPhiladelphiaNancy等。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Ⅰ、和ParisⅡ、Nancy、Philadelphia的洗脱峰较正常出现为晚。

7.纤维蛋白凝块的鉴定:某些纤维蛋白原的血栓弹力图异常,如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Ⅰ和ParisⅡ、ClevelandⅠ、Detroit、Baltimore、Vienna、Manila、Marburg和Giessen等,主要表现为γ值延长和Ma值减低等。电子显微镜检查见某些由异常纤维蛋白原构成的纤维蛋白凝块有形态的异常,如Giessen、ClevelandⅡ、BaltimoreMontrealParisⅡ和LosAngeles等。

8.糖类含量测定: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糖基化可发生异常,主要测定己糖氨基己糖和涎酸。己糖降低的有:异常纤维蛋白原ClevelandⅡ、DetroitManilaParisE、C1evelandⅠ等;氨基己糖降低的有:ClevelandⅠ、ManilaNancy、ClevelandE等;涎酸增高的有:ParisⅡ、Nancy、ClevelandⅠ等。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般主张使用肝素治疗,但亦有因其副作用而反对使用。其它如链球菌去氧核糖核酸酶链激酶的混合体、青霉素维生素C二氯醛等亦有效。Falanga等(1991)及Kirsner等(1993)报告用司坦唑醇治疗该病有效,同时需注意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合理的抗凝疗法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