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丸

来自医学百科

普济方》卷二○七: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地榆(微炒)当归(微炒)阿胶糯米炒)黄连(去须)诃子肉(炒)木香(晒干)乌梅肉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下,每日至三次。

【备注】 本方原名"地榆散",与剂型不符,现据《证治准绳.类方》卷六改。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

《外台》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地榆6两(炙),赤石脂7分,厚朴6分,白术5分,干姜6两,龙骨7分,黄连10分,当归5分,熟艾5分,乌梅肉6分,甘草4分(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冷痢。不消食,腹中胀痛,气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25丸,饮送下,1日2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

明医指掌》卷六: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白术半两,黄柏(炒)2钱,生地黄2钱,白芍药2钱,地榆2钱,黄芩(炒)2钱,香附2钱。

【制法】 上为末,蒸饼为丸。

【功效与作用】 脏毒挟湿者。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明医指掌》卷六

《普济方》卷九十七: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大川乌头(盐炒,不得过熟,去皮脐尖)1两,甜参1两,地榆1两,麝香1分(别研,入前4味中拌令匀)。

【制法】 上为末,5味同捣,炼白蜜5两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盒密封贮之。

【功效与作用】 风气攻注、荣卫壅滞,四肢疼痛无力,渐成瘫痪

【用法用量】 本方用法云“五味同捣”,而实际组成仅四味,疑脱。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七

片玉心书》卷五: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防风、乌梅肉、枳壳、阿胶、甘草(炙)、荆芥穗、黄连、生地、当归身、槐花、白术、伏龙肝、地榆。

【制法】 水为丸。

【功效与作用】 小儿时常粪后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陈米饮送下。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地榆1两,龙骨半两,赤石脂半两,无食子(炮)半两,熟艾(微炒)半两,黄柏(去粗皮)3分,橡实壳(炒)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久痢不止。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地榆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地榆1两,草豆蔻3枚(炮,去皮),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效与作用】 小儿肠虚腹胀,泻血不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0丸,草节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中药方专题[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