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冬青

来自医学百科
沙冬青
Shā Dōnɡ Qīnɡ
沙冬青
别名 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蒙古沙冬青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舒筋散瘀。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痛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Mongolian Ammopiptanthus
始载于 宁夏中草药手册
毒性 有毒
归经 心经
药性
药味

【拉丁名】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中文名】 沙冬青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内蒙古、甘肃(民勤、兰州)、宁夏(陶乐、吴忠、中卫)

【现状】 渐危种。沙冬青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为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目前,由于过度樵采,沙冬青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日趋缩小,若不加强保护,将面临着逐渐灭绝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 1000

海拔上限(米) 1200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多分枝,树皮黄色;枝黄绿色或灰黄色,幼枝密被灰白色平伏绢毛。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少为单叶,或三角状披针形,叶柄密被银白色绢毛;托叶小,与叶柄连合而抱茎;小叶菱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钝或微凹,两面密被银灰色毡毛。总状花序顶生,具8一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绢毛;花梗近无毛;花菩钟状,密被短柔毛,萼齿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旗瓣宽倒卵形,边缘反折,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短爪,翼瓣及龙骨瓣比旗瓣短,翼瓣近卯形,上部一侧稍内弯,龙骨瓣长圆形;子房披针形,有柄,无毛。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无毛,先端有短尖,含种子2一5;种子球状肾形,直径约7毫米。

【特性】 分布区为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7月均温22--25℃,1月均温-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以夏季。沙冬青为常绿超旱生植物,这与当代气候条件显然是不协调的,反映其残遗种的特征。喜沙砾质土壤,或具薄层覆沙的砾石质土壤,不见于沙漠或石质戈壁。多生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涧盆地,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果实成熟。种子成熟较好,发芽率85--90%,发芽势为3天,在温室22--26℃条件下,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出土整齐。种子耐贮藏,发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温不受冻害。沙冬青体内含有黄花木素、拟黄花木素等强生物碱,绵羊、山羊偶尔采食其花后则呈醉状,采食过多可致死。

【保护价值】 沙冬青对于研究豆科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三纪气候特征,特别是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应在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樵采。此外还应扩大栽培范围。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苗圃地应选择输送的砂壤土。春播前将种子浸于30℃温水中冷却一昼夜后,在20--25℃的温室内催芽1--2天,播种后6天发芽出土。幼苗期间要防治卷叶虫危害及雨点的冲击,苗床不能长期积水。  

沙冬青.中药材.版本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

【来源】豆科黄花木属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ex Komar.],以鲜茎、叶入药。随用随采。

【功效分类】活血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冻伤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或熬成浓缩膏涂患处;配方可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

【注意】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沙冬青.中药材.版本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处】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Shā Dōnɡ Qīn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Mongolian Ammopiptanthus

【别名】蒙古沙冬青、蒙古黄花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科植物沙冬青或小沙冬青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ex Kom.]2.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Cheng f.[Piptanthus nanus Popo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沙冬青 常绿灌木,高1-2m。小枝密生平贴短柔毛;木质枝具暗褐色髓。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少有单叶;叶柄长5-10mm,密生银白色短柔毛;托叶小,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与叶柄结合;小叶菱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1.5-4cm,宽6-20m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两面密被银白色绒毛。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8-12朵;苞片宽卵形,长5-6mm,被白色绒毛;花梗近无毛;萼筒钟形,齿三角形,有时2齿结合成1大齿;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长20-22mm,翼瓣长于旗瓣,长圆形,爪长约为瓣片的1/4,龙骨瓣两片分离,耳长约1.5mm;雄蕊分离;子房具柄,无毛。荚果长圆形,扁,长5-8cm,宽 1.5-2cm,先端锐尖,无毛。种子2-5颗,圆肾形,径约6mm。花期4-5月,果期5-6月。

2.小沙冬青 常绿小灌木,高40-70cm。老枝粗达1.5cm,草褐色或黄绿色,木质部淡黄色;小枝被短柔毛,呈灰白色。托叶披针形,被短柔毛;叶为单叶,极少为三出复叶;小叶宽椭圆形、宽倒卵形或倒卵形,长2-2.5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具3主脉,两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绿色。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约10花,花梗长6-9mm,被短柔毛;萼筒钟形,齿三角状;花冠黄色;雄蕊分离。荚果长圆形,稍膨胀,有皱纹。种子1-5颗,肾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沙丘、山坡、河边。

2.生于砾石山坡、多砾石河床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

2.分布于新疆喀什地区。

化学成份】沙冬青嫩枝和叶中含生物碱,叶中含右旋3a-羟基羽扇豆碱(3a-hydroxylupanine),7-3ˊ-二羟基-4ˊ-甲氧基异黄酮(7,3ˊ-di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4-甲氧基异黄酮-7-β-D-吡喃葡萄糖甙(4ˊ-methoxyis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右旋蒎立醇(pinit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7-羟基-4ˊ-甲氧基异黄酮(7-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左旋黄花木碱(piptanthine)。本品还含白藜芦醇(resveratrol),鹰爪豆碱(sparteine),右旋羽扇豆碱(lupanine),a-异鹰爪豆碱(a-isosparteine),黄花木碱,黄花木胺(piptamine),大豆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ˊ-羟基刺芒柄花素(3ˊ-hydroxyformononetin),6,4ˊ-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kakkatin),芒柄花甙(ononin)。

【药理作用】沙冬青的乙醇提取物含白藜芦醇。20-200μg/ml的白藜芦醇能降低外-β-D-葡聚糖酶(以对硝基苯-β-D-吡喃葡聚糖苷为底物)的活性30%-80%。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散瘀。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浓缩成膏涂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