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医学百科
(重定向自蕨类植物

Jué
蕨
别名 蕨菜、如意菜、狼萁、虌、蕨萁、龙头菜、鳖脚、山凤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蕨、三叉蕨、蕨儿菜、猫爪子、高沙利、松耕藏、鳖、蕨猫草、粉蕨、山甲萁、乌糯葛萁、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
功效作用 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隔,气隔,肠风热毒
英文名 Herb of Eastern Bracken Fern
始载于 食经
毒性 有毒
归经 胃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基本信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蕨菜、如意菜、狼萁

【拉丁名】Pteridium aquilinum(L._)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

【药理作用】本品之原种植物 P.Aquilinum ,牛、羊及马食之可中毒,猪食之无碍。毒性物质可能系硫眩酶,故维生素B,有治疗作用。有人认为,毒性物质不仅是硫胺酶,还有其他成分。对全骨髓造血系统都有伤害,特别是抑制红细胞之生成,抑制红细胞对59Fe的摄取。此外也有血小板白细胞的减少,发生广泛的点状出血。牛大量食此草质,有小肠的伤害、溃疡血尿膀胱肿瘤,给大鼠喂食,也可致癌,特别是小肠部位。

性味归经】甘,寒。①《食疗本草》: “寒。”②《本草拾遗》: “味甘,寒。”⑧《饮膳正要》: “苦,寒,有毒。”入脾、心、小肠经;①《本草再新》: “入脾经。”②《本草撮要》: “入手少阴、太阳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安神。用于发热痢疾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头昏失眠风湿性关节炎白带痔疮脱肛

【用法用量】 0.3~1两。

【相关药材】短叶蹄盖蕨 黑足金粉蕨 掌叶三叉蕨 掌叶线蕨 琼越线蕨 鳞始蕨 攀援星蕨 镰叶瘤足蕨 镰片假毛蕨 鞭叶耳蕨

【关 键 词】清热 滑肠 降气 化痰 食隔 气隔 肠风热毒

【备注】(1)嫩叶可食,称蕨菜,根状茎供提取蕨粉,为滋补食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详细介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蕨菜

又称蕨菜。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蕨科(又凤尾蕨科)。为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状茎长而粗壮,横卧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叶每年春季从根状茎上长出,幼时拳卷,成熟后展开,有长而粗壮的叶柄,叶片轮廓三角形至广披针形,为2~4回羽状复叶,长60~150厘米,宽30~60厘米,革质。孢子囊棕黄色,在小羽片或裂片背面边缘集生成线形孢子囊群,被囊群盖和叶缘背卷所形成的膜质假囊群盖双层遮盖。为世界性种。我国各地普遍生长。春天长出的嫩叶,俗称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根状茎富含淀粉,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还可作酿酒的原料。药用有去暴热利水湿等功效。

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嫩芽及根茎有毒,牛食后常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血尿、腹痛消瘦贫血、毛粗乱无光并常有部分脱毛、精神沉郁、呆立凝视、行走缓慢、多卧少立、咀嚼无力瘤胃蠕动音短而弱[47];此外,还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发生广泛的点状出血,肠肌出现大面积损伤和溃疡。另据报道蕨也有很强的致癌活性物质。  

考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自 崔禹锡《食经》;  

1.《本草拾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蕨,叶似老蕨,根如紫草。生山间,人作茹食之。  

2.《纲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妆,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

参考[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