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根

来自医学百科
吴茱萸根
Wú Zhū Yú Gēn
吴茱萸根
别名  
功效作用 行气温中,杀虫。治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
英文名 Root of Medicinal Evodia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肾经
药性
药味

吴茱萸根中药名。为药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皮。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具有行气,暖中,温肾燥湿等功效。《广西民族药简编》:“根水煎服,治风湿骨痛。”但胃肠有热者慎服。

  

基本信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药名 吴茱萸根

汉语拼音 wu zhu yu gen

别名 吴萸根《集验方》

原植物

1.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2.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 (Dode)Huang

3.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Huang

科属分类 芸香科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或根皮入药。

功效分类 行气药;温里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吴茱萸、石虎、波氏吴萸。  

中药药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味归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味辛、苦;性热。  

功效主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温中行气;杀虫。主治脘腹冷痛;泄泻痢疾风寒头痛;经闭腹痛;寒湿腰痛疝气蛲虫病。  

各家论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①《本经》:“杀三虫。”

②《别录》:“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小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

③《药性沦》:“皮:能疗漆疮,主中恶,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虫。”

④《食疗本草》:“皮:止齿痛。”

⑤《重庆草药》:“行气,暖中,温肾,燥湿。治心胃冷气痛,寒湿腰腹胀痛,脾虚腹寒,泄泻冷痢,经闭腹痛,疝气,寒凉身痛,风寒头痛。”  

用法用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内服:煎汤,9-15g;大量可用至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  

药材来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来源考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自《神农本草经》。  

药材基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为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的根或根皮。  

产地溯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及浙江。  

药方选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①治头风痛:吴茱萸根30~60g。炖猪肉60g服。(《重庆草药》)

②治寒气经停,经闭腹痛:吴萸根60g,五谷根、柑子根各30g,水案板15g,橙子根30g。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③治寸白虫:吴茱萸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服。(《千金要方》)

④治脾劳热,有白虫脾中为病,令人好呕:吴茱萸根大者一尺,大麻子八升,橘皮二两(切)。上三味,锉茱萸根,捣麻子,并和以酒一斗,渍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上三下,绞去滓。平旦空腹为一服取尽,虫便下出,或死或半烂,或下黄汁。(《删繁方》茱萸根下虫酒方)

⑤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鸡子五枚(去黄),干漆四两,蜡、吴茱萸根皮各二两,粳米粉半斤。上五味,捣茱萸皮为末,和药铜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旦饮服一百丸,小儿五十丸,虫当烂出。《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