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抗生素

来自医学百科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较早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抗生素,因其氢化并四苯母核而得名。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母核(氢化骈四苯),仅取代基有所不同。它们是两性物质,可与碱或酸结合成盐,在碱性水溶液中易降解,在酸性水溶液中则较稳定,故临床一般用其盐酸盐。本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放线菌阿米巴原虫都有较强的作用。

四环素类可分为于然产品和半合成品两类:天然产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去甲金霉素已淘汰,而去甲金霉素中国不生产,故主要为土霉素和四环素;半合成品中有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本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抗菌作用药动学及临床应用特点相似。

此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强度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四环素分类

替加环素也被认为属于四环素,但一般归于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

根据代谢动力学特征可分为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

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很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菌外排药物和核糖体保护。据有关资料报道,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已高达80 %一90 % ,再加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极大限制了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研制成功的第二代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米诺环素,具有广谱、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替加环素甘氨酞环类抗生素,由于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均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相似。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在给药最初几天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胃肠充气、厌食腹泻症状。以金霉素反应最为明显,土霉素次之,四环素最轻。其反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每日剂量为1g时,症状一般不严重;当剂量增至每日g时,反应发生率可高达30%。

(2)二重感染:可抑制正常分布于体内的某些部位(如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处)的敏感细菌,使正常菌群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到破坏,一些耐药菌和真菌得以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发生率为2%~3%。大剂量静滴,因药物可随胆汁排入肠道,亦可引起二重感染,一般多见于老、幼、体质衰弱、抵抗力低的患者。特别在合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时更易发生,应予注意。

(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能与新形成的钙质结合,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着色,并易形成龋齿,其损害程度可因药物、剂量和年龄等而异。其中土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毒性远小于去甲金霉素和四环素。怀孕5个月以上或哺乳妇女、以及小于7~8岁的小儿,应避免应用本类抗生素。

(4)对肝脏的毒性:大剂量长期口服或静脉内给药(每日超过2g)可引起肝脏损害,肝内有广泛性空泡性脂肪浸润妊娠妇女及儿童,如本类抗生素使用过量可产生脂肪肝,其中以金霉素多见,土霉素及四环素次之。孕妇伴有肾功能不良者尤易发生,有时可致死。成人静脉给药每日不应超过1g,禁用于肾衰患者或孕妇。

(5)过敏反应:偶可引起药物和皮疹等。常见者有荨麻疹多形性红斑湿疹红斑等,有时也可见血管神经水肿丘疱疹固定性红斑及轻症剥脱性皮炎等反应。

(6)其他:

1)局部刺激性强,肌肉注射时疼痛,静注可引起静脉炎血栓形成。金霉素盐酸刺激性最强,土霉素次之,四环素最轻。

2)肾功能中全患者如连续给药,半衰期可显著延长,蓄积体内可引起氮质血症、血磷过高、酸中毒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氮和钠排出增多等不良后果。

3)婴儿应用本类抗生素可出现前囟隆起及视乳头水肿。成人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力模糊复视颅内压增高症状,停药后可恢复。四环素易透过胎盘,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值得注意。

4)四环素过期变质后,可以形成一种抗菌作用弱,毒性大的差向四环素,故应禁用。

5)本类抗生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时可能发生赫氏样反应,症状有寒战发热虚脱等,此与病原菌被杀后释放出大量内毒性有关。

四环素类抗生素相互作用

(1)与硫酸亚铁合用可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2)与甲氧氟烷合用加强本类抗生素毒性,导致肾衰,严重者可死亡。

(3)静脉滴注可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活性,故宜减少抗凝剂的用量。与潘生丁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与降糖灵(DBI)合用,可产生酸中毒。

(5)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因降低机体抵抗力,易引起二重感染。

(6)与碳酸氢钠合用,由于pH的改变可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和活性降低,从而减弱抗菌作用。

(7)如与复合维生素B合用,将使本类抗生素逐渐失效。与强利尿剂如呋苯胺酸等合用,将加重病人的肾功能损害。

(8)如与含有钙、镁、铝等二、三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将使药效减弱,应避免。

(9)如与青霉素类、二性霉素B、巴比妥类、氯霉素、氢化可地松、肝素多粘菌素B磺胺嘧啶钠乳酸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混合静滴,将发生混浊、沉淀或效价降低。

四环素类药物列表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