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鸡菊花

来自医学百科
大叶鸡菊花
Dà Yè Jī Jú Huā
别名  
功效作用 祛风利湿通淋活络。主风热感冒风湿关节炎小便脓血;尿路结石跌打损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大叶鸡菊花

【拼音名】Dà Yè Jī Jú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Wall.)DC.

采收和储藏:全拉均可采收,剥取根皮,洗净,晒干。茎、叶随时可采,鲜用。  

原形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叶斑鸠菊 灌木或小乔木,高5-8m。枝粗壮,圆柱形,被淡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短宽,长10-18mm,基部常扩大而成鞘状,密被绒毛;叶大,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40cm,宽4-15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渐窄成宽楔形,边缘深波状或具疏粗齿,稀近全缘,侧脉12-17对,细脉网状,叶脉在下面突起,上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疏柔毛,下面沿脉被柔毛,具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排成长达20cm以上无叶的大复圆锥花序,下部分枝的圆锥花序长8-10cm,花序轴被黄绒色密绒毛,无梗或有短梗;总苞钟状,直径5-8mm;总苞片约5层,覆瓦状,淡褐色或上端紫色,卵状披针形,外层短钝,内层稍尖,外面有密柔毛和睫毛花托平,具窝孔;花淡红色或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7-8mm,管部短,檐部狭钟形,无毛。瘦果圆柱形,长约4mm,具8-10纵肋,肋间具腺或多少被微毛;冠毛白色,外层短,内层糙毛状,长8-9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600m的山谷灌丛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化学成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木质茎部分分得α-香树脂酸乙酸酯(α-amv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无羁萜酮(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α-香树脂醇(α-amyrin)及豆甾醇(stigmasterol)。  

药用信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淋活络。主风热感冒风湿关节炎;小便脓血;尿路结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皮,10-15g。外用:适量,茎叶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