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草

来自医学百科
(重定向自大狗尾草
狼尾草
Lánɡ Wěi Cǎo
狼尾草
别名 大狗尾草、戾草、光明草[湖南.江西]、稂、童粱、孟、狼尾、董蓈、宿田翁、守田、狼茅、小芒草、狗尾草、者鼠根、狗仔尾、黑狗尾草、芦秆莛、老鼠根、光明草、狗尾巴草、芮草
功效作用 清肺止咳;凉血明目。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英文名 Herb of Chinese Pennisetum
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狼尾草为禾本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小穗单生,偶有2-3枚簇生。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达30-120厘米,在花序下常密被柔毛。多生于海拔50-3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国内外均有分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碱性,亦耐干旱贫瘠土壤。狼尾草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少有病虫害。多年生狼尾草根系较发达,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功能。其全草、根或根茎均可供药用,其中,全草可清热凉血止血;根或根茎清热解毒。此外,它还是一种饲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狼尾草(图1)

  

形态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狼尾草(学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多年生。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30-120厘米,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在基部者跨生状,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长约2.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长10-80厘米,宽3-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生毛。圆锥花序直立,长5-25厘米,宽1.5-3.5厘米;主轴密生柔毛;总梗长2-3(-5)毫米;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长1.5-3厘米;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长5-8毫米;第一颖微小或缺,长1-3毫米,膜质,先端钝,脉不明显或具1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具3-5脉,长约为小穗1/3-2/3;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11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具5-7脉,边缘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楔形;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长约3.5毫米。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脉间细胞2-4行为长筒状、有波纹、壁薄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5-9行为长筒形,壁厚,有波纹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染色体2n=18。花果期夏秋季。  

地理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国自东北、华北经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日本、印度、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及非洲也有分布。  

植物栽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物学特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喜寒冷湿气候。而旱,耐砂土。宜选择肥沃、稍湿润的砂地栽培。  

栽培技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直播。2-3月,将种子均匀撒入整好的地上,盖一层细土。分株繁殖:将草带根挖起,切成数丛,按行距15cm×10cm开穴栽种,盖土浇水。   

田间管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每年施1-2次追肥,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应用价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用价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⑴狼尾草

中药名】狼尾草(《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稂、童粱、孟、狼尾、守田、宿田翁、狼茅、芦秆莛、小芒草、狗尾草、老鼠根、狗仔尾、大狗尾草、黑狗尾草、光明草、狗尾巴草、芮草。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ennisetum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的全草。

【功效分类】清热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归经】甘;性平。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明目。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⑵狼尾草根

【中药名】狼尾草根(《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Pennisetum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根及根茎。

【功效分类】清热药;解毒药

【性味归经】甘;平。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其它用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作饲料;也是编织或造纸的原料;也常作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