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夏

来自医学百科
山半夏
Shān Bàn Xià
别名 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
功效作用 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有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所属卷:Typhonium Schott

所属科:Araceae

中文名:山半夏

其它中文名:马蹄跌打(景洪),小黑牛(莲山)。

文献来源: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1829, 1853, 1856, 1860); Blume(1835); Kunth(1841)p. p.; Engl. (1879, 1920); N. E. Brown(1880); Hook. f.(1893, 1898); Gagn. in Lecte.(1942); S. Y. Hu(1968).

Arum trilobatum L.(1753, 1763); Typhonium siamense Engl.(1879).

描述字段: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或长圆形,密生长5-10厘米的肉质根。叶2-4。叶柄长25—35厘米,下部宽鞘状;幼株叶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长4厘米,基部宽2厘米,后裂片狭披针形,长3.5厘米,基部宽0.5厘米;成年植株叶片轮廓宽心状卵形,三浅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或菱状卵形,渐尖,有时具细尖头,长10-15厘米,宽6-11厘米,侧裂片斜卵形,长8-13厘米,外侧常耳状外展;中裂片侧脉约10对,斜伸,常分叉,集合脉2条,细脉网状。花序柄长5-10厘米。佛焰苞管部长圆形,长2.5—3.5厘米,直径1-1.5厘米;檐部长圆卵状披针形,渐尖,长15厘米以上,外面绿白色,因密布银色针状钟乳体而发亮,内面紫红色,展开宽5-8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圆柱形,长约7毫米,中性花序长2.8厘米,下半部具花,中性花线形卷曲,长约7毫米,上半部裸秃;雄花序长1.25—1.7厘米,粗约5毫米;附属器具短柄,基部粗4-7毫米,长5-12厘米。花期5-7月。

分布及生境:产西部及南部,海拔650米左右,生长于林下湿润处。广西、广东也有。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云南新记录。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块茎入药,功效同犁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