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叶链荚豆

来自医学百科
柴胡叶链荚豆
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
柴胡叶链荚豆
别名  
功效作用 接骨消肿,去腐生肌。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英文名 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
始载于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毒性  
归经 肝经肾经
药性
药味

药名

柴胡叶链荚豆

汉语拼音

chai hu ye lian jia dou

英文名

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L.)DC.[Hedysarum bupleurifolium L.]

考证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科属分类

豆科  

生态环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于荒山草地、旷野。  

资源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形态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柴胡叶链荚豆 草本,高30-60cm。茎纤细,无毛。单叶,互生;无柄;托叶披针状渐尖,褐色,长约8mm或稍短;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cm或过之,生于下部的稍阔而短,有时卵形。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5-18cm,有花10-20朵,花成对排列,疏离,长约6mm,有极短的花梗;萼长6-8mm,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管的2倍;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线形,柱头头状。荚果长1-1.5cm,有节4-6个,平滑,为明显的缢纹所分隔,有开裂。花期9月。  

药用价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归经

肝;肾经

中药化学成分

本品全株含蛋白质(protein)11.1%,钙1.36%,磷0.09%,含有28个碳原子至34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醇、27-3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D-右旋蒎立醇[D-(﹢)-pinitol]及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功效

接骨消肿,去腐生肌

主治

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淡,性平。有驳骨消肿,去腐生肌的功能。用于刀伤、骨折、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不收口。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

祛瘀

性味

淡;平

药材基源

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药材

短伞大叶柴胡 新疆柴胡 锥叶柴胡 密花柴胡 窄竹叶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