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木皮

来自医学百科
楸木皮
Qiū Mù Pí
别名 楸白皮、楸木白皮
功效作用 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
英文名 Bark of Manchurian Catalpa
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楸木皮 (《本草拾遗》)

异名白皮(《千金方》)。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楸(《本草拾遗》),又名:金丝楸、梓桐。

落叶乔木,高达15米。

树干耸直,枝直向上。

单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以至广卵状椭圆形,长6~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截形以至阔楔形,全缘,有时近基部有5~6对尖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8厘米,有时具柔毛。

总状花序,呈伞房状,有花3~12朵;萼片先端有尖裂;花冠白色,钟状,2唇形,长约4厘米,上唇具2枚较小裂片,下唇具3枚较大裂片,内有紫斑点;雄蕊4,2强;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

蒴果细长,长25~50厘米,宽约5毫米。

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簇生一列长白柔毛。

花期4月。

果期7~8月。

生于肥沃的山地。

分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叶(楸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性味】《本草拾遗》:苦,小寒,无毒。  

功用及选方

【功用主治-楸木皮的功效】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

①《本草拾遗》: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

②《海药本草》: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

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选方】①治口吻疮:楸白皮及湿贴之三、四度。

(《千金方》) ②治白癜风:楸木白皮五斤。

细锉,以水五斗,煎取五升,滤去滓,却于慢火上再煎如糊膏。

用不津器收。

每取膏摩于所患处,日二、三上。

(《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