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

来自医学百科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蕈在中国有100多种,对人生命有威胁的有20多

Bkm06.jpg

毒蕈 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毒蕈中毒-概述

中国古代对毒蕈中毒及解救方法早有认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中指出:“食诸蕈中

鹿花蕈 毒,闷乱欲死”,治疗应“土浆饮一二升,大豆浓煮汁饮之,服诸吐利药,并解”。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亦有多处论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总结了前人解毒蕈中毒的药物,如甘草防风忍冬藤生姜胡椒绿豆梨叶荷叶阿魏地浆鹧鸪等。

有毒成分和中毒表现

毒蕈中的毒素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中毒症状与毒物成分有关,主要的毒素有胃肠毒素、神经精神毒素、血液毒素、原浆毒素、肝肾毒素。由于毒蕈的种类颇多,一种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能存在于多种蘑菇中,故误食毒蘑菇的症状表现复杂,常常是某一系统的症状为主,兼有其他症状。一般常分为胃肠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溶血症状、实质性肝脏肾脏损害症状、类植物日光皮炎症状等。

中毒原因

蘑菇种类繁多,有毒与无毒蘑菇不易鉴别,人们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经验,将毒蘑菇误为无毒蘑菇食用,特别是儿童更易误采毒蘑菇食用。  

毒蕈中毒-类型

全世界已知的毒草约百余种,目前在中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

毒蕈中毒 异。按各种毒草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酸胆硷的毒蕈硷(muscarine)。潜伏期约l~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由误食角鳞次伞菌及臭黄菇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甚低。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部份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经过适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

(三)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蕈素。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四)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因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其所含毒素包括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两大类共 11种。鬼笔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鬼笔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元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毒蕈中毒-急救

1、加快毒物排出:到医院后要尽快给予洗胃,及时催吐、导泻。洗胃后成人口服活性炭50--100克,用水调服。并予

甘草 硫酸镁导泻。

2、对症与支持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到症状,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

3、特殊治疗:阿托品,巯基解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4、预防: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3.预防措施:加强宣传、避免误食

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以下特征:1)色泽鲜艳度高。2)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3)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4)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5)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

1、胃肠类型:潜伏期10分钟¡ª6小时,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应予以对症和支持疗法

阿托品 2、神经精神型:主要表现为付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发生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脉缓等症状;可用阿托品治疗。

3、溶血型:可出现贫血、黄疽、血尿、肝脏肿大,严重的有生命危险。治疗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脏器损害型:此型病程较复杂,中毒最严重,依病情发展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出现多脏器损伤以肝、肾为主。肝肿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肝坏死肾损害出现少尿无尿、血尿¡­¡­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治疗用二硫基丁二酸钠或二硫基丙磺酸酸钠。同时注意保肝、肾。  

毒蕈中毒-治疗方法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

毒蕈 物中毒等。故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则诊断更臻完善。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尤其对误食毒伞、白毒伞等毒蕈者,其发病时当已踞食蕈6小时以上。但仍宜给予洗胃、导泻等治疗。洗胃、灌肠后导入鞣酸、活性碳等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其他的治疗方法尚有:

(一)阿托品

主要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可根据病情轻重,采用0.5~lmg皮下注射,每1/2~6小时一次。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尚可用于缓解腹痛、吐泻等胃肠道症状。对因中毒性心肌炎而致房室传导阻滞亦有作用。

(二)巯基解毒药

毒伞、白毒伞等毒蕈中毒用阿托品治疗常无效。用含巯基的解毒药治疗此类毒草中毒,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此类药物与某些毒素如毒伞等相结合,阻断其分子中的硫疏键,使其毒力减弱,而保护了体内含巯基酶的活性.甚至恢复部份已与毒素结合的酶的活力。常用的有:

1.二巯丁二钠(Na-DMS) 0.5~1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6小时一次,首剂加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一疗程。

2.二巯丙横钠5%溶液5ml肌内注射,每6小时 一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次,5~7天为一疗程。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中毒病例,特别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严重的肝损害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例皆可应用。

(四)对症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期,应积极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  

毒蕈中毒-阶段发展

1.潜伏期食后15~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

毒蕈 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 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疽、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紊乱、少尿、尿闭等表现。

5.精神症状期部份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毒蕈中毒-自我救治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蕈中毒,是哪种毒蕈所致,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立即叫救护车赶往现场,急救时最重

毒蕈 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在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如为速发型毒蕈,会出现流涎、腹痛及瞳孔缩小等症状。可皮下注射或肌注阿托口0.5--1mg或静注654—2 5--10mg。

肝炎型患者在假愈期仍应采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

中草药可给甘草1至2两,绿豆1~4两,水煎;或甘草汤内服;或对坐草2两(或带金银花藤4两),煎服;或鲜金银花或嫩叶适量,洗净嚼服。  

毒蕈中毒-预防

1.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

2.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

3.预防措施:加强宣传、避免误食。

4.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以下特征:1)色泽鲜艳度高。2)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3)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4)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5)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