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颅皮

来自医学百科

脑回状颅皮(cutis verticis gyrata)为头颅皮肤发生的类似皮肤松弛畸形,特点为颅皮过度生长,成为多数皱褶,状如脑回。

状颅皮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可分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前者多为先天发育缺陷,如厚皮骨膜增生症(pachydermoperiostosis)等。后者往往与局部炎症疾患、神经纤维瘤外伤或者其他增生疾病肢端肥大症白血病、小头性白痴黏液性水肿呆小病等病伴发。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为头颅皮肤发生的皮肤松弛畸形,颅皮过度生长,成为多数皱褶,状如脑回。

状颅皮的诊断

颅皮形成数目不等条状皱褶,状如脑回,每个皱褶约宽1cm左右。男性多见,好发于头顶,但头发正常。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状颅皮的鉴别诊断

头皮松垂:是肥大性骨关节病症状头皮增厚呈脑回状皱襞粗大,沟嵴明显,纵行走向,这种头顶皮肤脑回样改变称为头皮松垂症。X线检查,本病主要的X线改变是程度不等的长骨短骨对称性骨膜新骨形成。可表现为平行状或层状,与皮质有一线状透亮带分隔,或表现为骨膜新骨与原有皮质融合,其间无透亮带,呈波浪状或广泛的棘状骨膜性骨赘。多见于胫骨腓骨桡骨尺骨掌骨跖骨等处骨干最终累及除颅骨以外的所有骨骼,并发展至韧带骨间膜广泛骨化,偶有导致关节脊柱强直的报道网状骨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蝶鞍等无异常。原发性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是一致的。

婴儿头皮结血痂:常见于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睡眠不安。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1.皮下血肿:因皮下组织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故在此层内的血肿不易扩散而范围较局限。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触之有凹陷感,压痛明显,易与凹陷骨折混淆,有时需头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明确。2.帽状腱膜下血肿:由该层内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引起。帽状腱膜下层疏松,血肿易于扩展甚至蔓延至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张力低,疼痛轻。3.骨膜下血肿:出血多来源于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范围限于骨缝,质地较硬。

颅皮形成数目不等条状皱褶,状如脑回,每个皱褶约宽1cm左右。男性多见,好发于头顶,但头发正常。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状颅皮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无特效疗法可治疗原发疾病,严重者可做成形手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