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
白刺花 Bái Cì Huā | |
---|---|
别名 | 白花刺、苦刺花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暑。主暑热烦渴 |
英文名 | Root of Vetchleaf Sophora |
始载于 | 《贵州草药》 |
毒性 | |
归经 | 肝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种 名
学 名
Sophora davidii
拼音 baicihua
拉丁名
Sophora viciifolia Hance(原植物白刺花)
别 名
马蹄针、狼牙刺
科
蝶形花科 属: 槐属
生态习性
喜光,耐寒,耐干旱贫瘠。
园林用途
多用于林缘,草坪,园路岔口等处,也适用于植做绿篱及水土保持树种。
采收和储藏
3-5月花未放足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
①《贵州草药》:“性平,味苦。”②《文山中草药》:“味苦,性寒。”入肝,膀胱二经。
药材基源
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花。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1-3g。
各家论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文山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肿。
动植物形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白刺花(Sophoradavidii),豆科、槐属落叶灌木,因其叶片细小,形态酷似槐树而被称为“小叶槐”,此外还有狼牙刺、苦刺花、马蹄针等别名。
白刺花植株丛生或单生,株高2至3米,树干深黑褐色,有纵裂,新枝绿色,有短毛,老枝褐色,枝条有锐利的针状刺;奇数羽状复叶,托叶针刺状,宿存,小叶11至21枚,叶片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0.4至1.2厘米,宽0.4至0.7厘米,叶色墨绿,背面颜色稍浅,有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老枝顶,花序稍微下垂,有小花6至12朵,花萼紫蓝色,杯形,花蕾白色,带蓝紫晕,花冠蝶形,白色,有芳香,花期3至5月。荚果念珠形,长3至6厘米,直径约0.5厘米,成熟后黄褐色。
白刺花春季开花稠密,颜色素雅,并有淡淡的芳香;夏秋季节绿叶清秀,浓绿苍翠;冬季落叶后则深黑褐色树干铁骨铮铮,给人以苍老古朴之感。在园林中可做绿篱植物,也可孤植、片植于林地的边缘、草坪等处,还可制作盆景或盆栽观赏。
白刺花原产我国,在华北、西北、西南均有分布,在郑州市周围的登封、巩义等县市有着大量的野生资源,最初郑州市的盆景工作者和爱好者将其做为盆景树种开发利用,后来郑州市人民公园又将其做为观赏植物驯化栽培,并用于园林绿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白刺花习性强健,管理粗放,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耐瘠薄,但怕积水,稍耐半阴,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更好。白刺花的萌发力较强,而且耐修剪,栽培中应注意修剪整形,以保持树形的优美。繁殖可用播种、分株、根插等方法。白刺花的主要病虫害是天牛、蚂蚁危害树干,应注意观察,及时杀灭,以免造成危害,影响生长。
功效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