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叶

来自医学百科
肉桂叶
Ròu Guì Yè
别名  
功效作用 温中散寒;解表发汗。主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咳嗽胃寒胸闷呕吐腹痛泄泻冻疮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Ròu Guì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nnamomum cassia Presl[Laurus cinnamomum Andr.;L.cassia C.G.et Th.Nees]2.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制肉桂时采摘,阴干;也可随用随采,洗净鲜用。

【原形态】 1.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cm;花梗长约5mm;花被管长约2mm,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mm,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呈矩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20cm,宽4-5.5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表面棕黄色或暗棕色,有光泽,中脉及侧脉明显凹下,下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有疏柔毛,具离基三出脉且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革质,易折断。具特异香气、味微辛、辣,叶柄味较浓。

化学成份】 叶含挥发油0.37%,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占50.04%,还有丁香烯(caryophellene),β-榄香烯(β-elemene),苯甲醛(benzaldehyde),菖蒲烯(calamenen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等。

【药理作用】 参见"肉桂"条。

炮制】 拣净杂质。贮存干燥处,防霉变。

【性味】 辛;温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解表发汗。主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咳嗽胃寒胸闷呕吐腹痛泄泻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鲜品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