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麻痹

来自医学百科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到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到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到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

肠麻痹的原因

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继发于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后出血腹部大手术后,或腹腔血管血凝块形成而阻断肠道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或肠道动脉静脉损伤而使肠道供血障碍。
肠道外的疾病,如肾衰竭肺炎脓胸甲状腺功能低下肠出血输尿管绞痛等均可引起或血电解质异常(如低钙血症高钙血症、 低钾血 、低钠),其他原因还有某些药物。在腹部手术后24~72小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

肠麻痹的诊断

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腹平片表现为:①胃、小肠结肠有充气呈轻度至重度扩张。小肠充气可轻可重,结肠充气多数较显著,常表现为腹周全结肠框充气。立位见肝、脾曲结肠处最明显;卧位气体多见于横结肠乙状结肠(图1A)。小肠充气分布多在结肠框以内的中腹部(图1B),鉴别困难时侧位透视见其位于前腹部,扩张重时,肠襻呈连续的管状;扩张轻时,表现为分隔状充气肠管。②腹部立位平片中,扩张的胃和小肠、结肠内出现宽窄不一的液平面,这些液平面可高低不等,液平面静止不动。一般液平面数量少于机械性肠梗阻。③结肠粪便不论是颗粒糊状或是粪便块状粪团,是确认结肠的可靠征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现腹腔积液征,严重者还可出现腹脂线模糊。⑤肠壁因水肿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现横膈动作受限,胸腔积液征象。

(2)胃肠造影:多用60%胃影葡胺60ml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由于这种高渗性碘液对肠道的刺激作用,能使肠内液量增多,并促进胃肠蠕动。当麻痹性肠梗阻较轻时,在服药3~6h后复查,碘剂多可进入结肠,而排除小肠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较严重时,造影剂也可下行极为缓慢,在服药3~6h后仍停留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内。

2.CT扫描 影像可见胃、小肠、结肠均有充气扩张,以结肠改变较为明显,可见液平面,与机械性肠梗阻比较,动力性肠梗阻肠腔扩张广泛,但程度较轻。动力性肠梗阻病因复杂,除腹内病变外,腹壁病变也可致反射性肠淤胀(图2)。经治疗好转者,肠管充气扩张均逐渐减轻。如同时合并肠壁水肿、腹水气腹等多示并发于腹膜炎,需继续观察原发病因,以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3.MRI MRI应用报道较少。表现有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普遍性扩张、积气、积液及气—液平面。

肠麻痹的鉴别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相同,麻痹性肠梗阻也使肠内容物在肠道中的运动停止。但是,与机械性肠梗阻不同的是,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亢进的表现,相反为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罕有引起肠穿孔者。麻痹性肠梗阻对于一些中医泻下药不敏感。

中毒肠麻痹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致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积气,压力增加,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供氧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腹胀可影响心肺功能,出现或加重呼吸困难

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感染症状比如发热,检查腹部叩诊鼓音、如果出现坏死渗出可能合并腹腔积液,叩诊可能有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腹平片表现为:①胃、小肠结肠有充气呈轻度至重度扩张。小肠充气可轻可重,结肠充气多数较显著,常表现为腹周全结肠框充气。立位见肝、脾曲结肠处最明显;卧位气体多见于横结肠乙状结肠(图1A)。小肠充气分布多在结肠框以内的中腹部(图1B),鉴别困难时侧位透视见其位于前腹部,扩张重时,肠襻呈连续的管状;扩张轻时,表现为分隔状充气肠管。②腹部立位平片中,扩张的胃和小肠、结肠内出现宽窄不一的液平面,这些液平面可高低不等,液平面静止不动。一般液平面数量少于机械性肠梗阻。③结肠粪便不论是颗粒糊状或是粪便块状粪团,是确认结肠的可靠征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现腹腔积液征,严重者还可出现腹脂线模糊。⑤肠壁因水肿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现横膈动作受限,胸腔积液征象。

(2)胃肠造影:多用60%胃影葡胺60ml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由于这种高渗性碘液对肠道的刺激作用,能使肠内液量增多,并促进胃肠蠕动。当麻痹性肠梗阻较轻时,在服药3~6h后复查,碘剂多可进入结肠,而排除小肠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较严重时,造影剂也可下行极为缓慢,在服药3~6h后仍停留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内。

2.CT扫描 影像可见胃、小肠、结肠均有充气扩张,以结肠改变较为明显,可见液平面,与机械性肠梗阻比较,动力性肠梗阻肠腔扩张广泛,但程度较轻。动力性肠梗阻病因复杂,除腹内病变外,腹壁病变也可致反射性肠淤胀(图2)。经治疗好转者,肠管充气扩张均逐渐减轻。如同时合并肠壁水肿、腹水气腹等多示并发于腹膜炎,需继续观察原发病因,以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3.MRI MRI应用报道较少。表现有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普遍性扩张、积气、积液及气—液平面。

肠麻痹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治疗

1.原发病因的处理 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大为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痉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2.非手术疗法 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应用各种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垂体素等,对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乙酰胆碱为副交感神经递质,能有效地刺激蠕动。有人应用交感神经抑制剂氯丙嗪等,有效率达90%。常用剂量氯丙嗪0.5mg/kg,肌内注射。一般用药后20~30min即可闻及肠鸣音,40~60min后即排气。如在用药后30~60min再行灌肠,可提高疗效。有人在手术后以0.2%普鲁卡因溶液500ml/d静滴,滴速为50滴/min,直至肛门排气后停用,其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8.2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34.8h。

此外,可应用中药以促进肠蠕动。其作用机理不甚清楚,只是在临床上通过大量验证后,证明中草药的确可以刺激肠道使其恢复蠕动。上海光华医院用的“扶正理气汤”疗效甚佳。其处方为:太子参15g,枳壳9g,旋覆梗12g,姜半夏9g,青陈皮各9g,广木香9g,延胡索15g,谷、麦芽各30g,蒲公英30g,水煎半小时,使成200ml溶液,于手术完毕时由导管注入肠道,或于手术后2~3h给病人一次口服。经此处理,一般在术后10余小时即可恢复肠鸣音,1~2天内即可排气。另外,有人主张在胃肠道手术前晚灌肠1次,于手术前、后各服“扶正理气汤”(枳壳30g,川朴15g,生大黄9g,广木香15g,)或“排气汤”(青皮9g,陈皮9g,桃仁9g,全当归15g,台乌药15g),一般在术后5~6h即有肠鸣音出现,术后1~2天排气,不出现肠麻痹和肠胀气

(2)胃肠减压:在使用中、西药刺激肠蠕动疗效不显著,或未能阻止肠麻痹的发生和发展,如病人腹胀明显,影响到呼吸和循环,则此时需行胃肠减压,即经鼻插入十二指肠管,并给予连续抽吸减压,并维持到肛门能自动排气,肠蠕动音正常为止。至腹胀消退时,还可自导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肠腔中,若能引起强烈的肠蠕动,肛门有大便自动排气,则表示肠麻痹已经解除,胃肠减压导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腰交感神经阻滞的应用:肠麻痹若经胃肠减压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腰椎麻醉阻滞法,通过抑制内脏交感神经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内脏神经的抑制是暂时性的,无持久的疗效。还有人用两侧的腰部交感神经阻滞来处理非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而且还可借此鉴别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肠麻痹,认为凡腰交感神经阻滞后梗阻现象仍然存在者,则可能为机械性肠梗阻。用法0.25%普鲁止因60~100ml,分别注射于两侧肾周围脂肪囊内,30~60min即可见效。

(4)其他可刺激肠蠕动的方法:10%高渗盐水溶液75~100ml静脉滴注,或10%的高渗盐水300ml保留灌肠,均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口服热水对刺激肠蠕动有一定的作用。相反,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较强烈的肠蠕动。

此外,还应注意血浆离子的补充,钾离子缺乏可使肠壁肌肉松弛,氯离子的缺乏可使肠壁对新斯的明一类刺激肠平滑肌的药物反应低下,因此应注意纠正肠麻痹病人的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3.手术疗法 麻痹性肠梗阻病人一般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多都可获得痊愈。但在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疗法失败,或不能排除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下,偶尔可以考虑行肠减压造瘘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