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叩诊

来自医学百科

胸部叩诊包括对比叩诊、定界叩诊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胸部叩诊方法

分为间接叩诊法和直接叩诊法,临床上以间接叩诊法最常用。

1、间接叩诊: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指端为叩诊锤,垂直方向叩击左手中指的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梢指关节。叩诊时,应以右腕关节掌指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肩关节参与活动。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一般一个部位叩诊2-3次。

2、直接叩诊:用手指的掌面直接拍击检查部位,适用于检查病变部位广泛者。

胸部对比叩诊

进行胸部对比叩诊时,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前胸到侧胸,最后为背部”的顺序进行叩诊。

叩诊步骤

1、首先叩诊前胸:

叩诊应从第1肋间开始,沿肋间隙逐一进行检查。

要做到从上到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

在检查前胸壁和侧胸壁时,扳指要平行于肋间,并注意避开心脏肝脏

2、然后叩诊侧胸壁:

嘱被检查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沿腋中线、腋后线向下叩诊至肋缘。

3、最后被检查坐起,进行背部叩诊:

嘱被检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由上至下进行叩诊

肩胛间区叩诊时,扳指应平行于后正中线。在肩胛下角以下叩诊时,扳指则平行于肋间。注意避开肩胛骨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叩诊时按照“从上到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的顺序叩诊。

3、检查手法正确。在检查前胸壁和侧胸壁时,扳指要平行于肋间。在肩胛间区叩诊时,扳指应平行于后正中线。在肩胛下角以下叩诊时,扳指则平行于肋间。

4、叩诊前胸时,注意避开心脏肝脏。背部叩诊时,注意避开肩胛骨

肺界叩诊

包括肺上界、肺前界和肺下界的叩诊检查。

肺上界叩诊方法

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肺尖上缘在锁骨上2-3厘米,右侧较为稍窄,因右尖的位置较低,且右侧肩胛带的肌肉常较发达。肺上界的改变常提示肺部疾病。

检查方法

其检查方法主要是叩诊

检查步骤

1、告知被检者检查肺上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搓热双手。

3、首先找到斜方肌,从斜方肌前缘中部开始,从内向外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进行标记,此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

4、由斜方肌前缘中部开始,向内侧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进行标记,此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

4、测量该清音带的宽度,即为上界(肺尖)的宽度,以厘米计数。正常为5cm,又称Kronig峡。

5、同法测量另一侧尖宽度。

6、告知被检者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注意手法正确。

3、检查时注意测量两侧尖宽度。

肺前界叩诊方法

边界的改变常提示部疾病。

检查方法

其检查方法主要是叩诊

检查步骤

1、告知被检者检查前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前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4、先叩诊前界:自右第2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逐一向下至第6肋间。

5、然后叩诊前界:自左第2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逐一向下至第5或6肋间。

6、告知被检者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注意检查顺序正确。

3、正常情况下,右的肺前界相当于胸骨线的位置。左的肺前界相当于胸骨旁线第4-6肋间隙。

肺下界叩诊方法

下界临床检查时常简用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的位置(第六、八肋间隙、第十肋骨)。

正常人下界的位置:右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第六肋间隙;腋前线上第七肋间隙;腋中线上第八肋间隙;腋后线上第九肋间隙;肩胛下角线上第十肋骨。左下界除锁骨中线的下端因受心脏浊音区及泡鼓音区的影响,不易确定外,其它均与右相同。

检查方法

其检查方法主要是叩诊

检查步骤

前胸壁肺下界的叩诊

1、告知被检者检查下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前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4、先叩诊下界: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右肺下界。自第2肋间开始,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上界(正常在第5肋间),继续叩诊,当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下界(正常在第6肋间)。

5、在右腋中线上叩诊下界。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下界(正常在第8肋间)。

6、同样的方法在左腋中线上叩诊左下界。

7、告知被检者结果。

背部肺下界的叩诊

1、告知被检者检查下界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8、先叩诊下界:在右肩胛下线上叩诊下界。先找到肩胛骨,确定肩胛下线,沿肩胛下线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下界(正常在第10肋间)。

9、同样的方法在左肩胛下线上叩诊左下界。

10、告知被检者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注意检查手法正确。

3、不在左锁骨中线上叩诊左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度检查

正常人下界移动范围约为6-8厘米。肺下界移动范围与肋膈窦的大小有关。因此肺下界的移动范围在胸腔各部位亦不同,在腋中线及腋后线处最大。

肺下界移动度应在肩胛下线上进行。当肺有炎症水肿,肺组织弹性减低(肺气肿)、局部胸膜粘连时,肺下界移动度减少,当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胸膜完全粘连、膈肌麻痹时,肺下界移动度可消失。

检查方法

其检查方法主要是叩诊

检查步骤

1、告知被检者检查下界移动度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2、嘱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后背部。

3、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搓热双手。

4、在肩胛下线上叩诊找到肺下界(中间点)。

5、嘱被检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进行沿肩胛下线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即为深吸气时下界的最低点。

6、嘱被检者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在肩胛下线上从下往上叩诊,当终于变为清音时,做标记,即为深呼气时下界的最高点。

7、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以厘米计数。

8、同样的方法在肩胛下线上测量另一侧的肺下界移动度。

9、告知被检者结果。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关爱被检者。

2、注意检查方法正确。

3、正常人下界移动度一般为6-8cm。

参考资料

《贺银成国家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与应试指南》编著:贺银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303。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