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丸

来自医学百科

《竹林女科》卷四: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川芎1两,当归1两,黄耆(蜜炙)1两,白术(蜜炙)1两,人参1两,白芍1两,杜仲(盐水炒)1两,川续断1两,阿胶(炒珠)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蜜炙)5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与作用】 妇人脾胃虚寒带脉无力不孕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摘录】 《竹林女科》卷四

《万氏家抄方》卷一: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龙骨5钱,白豆蔻3钱,肉果(煨)3钱,干姜(煨)5钱,砂仁3钱,川椒(去目,焙)3钱,破故纸(炒)5钱。

【制法】 神曲糊丸。

【功效与作用】 滑泄不止。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一

《袖珍》卷四引《圣惠》: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川芎5钱,白芍药5钱,黄耆5钱,当归5钱,人参5钱,陈皮5钱,白术1两,地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妇人虚损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温水送下,常服。

【摘录】 《袖珍》卷四引《圣惠》

魏氏家藏方》卷七: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白芷2两,罂粟壳(去蒂瓤)1两半(半生,半炒),当归(焙,去芦)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陈皮半两(去白,炒),橡斗(大者)7枚(小者)10枚。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效与作用】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煎至7分,食前服

白痢,加石榴皮1片;赤痢,加乌梅半个;如赤白痢,加乌梅、石榴皮同煎。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

《宣明论》卷十二: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厚朴生姜制香)、干姜(炮)、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效与作用】 补脾虚,调胃弱,止泻痢,进饮食,定痛。主一切气疾心腹(疒丂)痛,呕吐气逆,不思美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白汤化下细嚼亦得。

【摘录】 《宣明论》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威灵仙(去苗土)1两,巴戟天(去心)1两,苍术(米泔浸1宿,切,慢火焙干)1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补虚益气,顺三焦,壮筋骨。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麻疹全书》卷三:补中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肉桂麦冬藿香

【制法】 上研末为丸。

【功效与作用】 麻证收后虚寒呕吐泄泻青色,唇白身冷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送下。

【摘录】 《麻疹全书》卷三

中药方专题[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