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附子尖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10:34的版本 (以“{{头部模板-中药材}} {{简要信息-药品 |药名=乌头附子尖 |图片= |药名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 |别名=川乌头尖、附子...”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乌头附子尖
Wū Tóu Fù Zǐ Jiān
别名 川乌头尖、附子尖、川乌尖
功效作用 风痰;祛寒止痛。主癫痫;痰劂;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英文名 tip of Common Monkshood, root or tip of Prepared Lateral,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始载于 本草纲目
毒性 有毒
归经 胃经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乌头附子尖的功效介绍】:乌头附子尖 (《纲目》)

异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

【来源】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

【动植物形态】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功用主治-乌头附子尖的功效】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或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分类】祛风药;止痛药;祛痰药

【宜忌】虚人阴虚阳盛者忌服。

【选方】

①吐风痰癫痫:乌头附子尖,为末,茶服半钱。(《纲目》)

②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上将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局方》碧霞丹)

③治小儿慢脾惊风,四肢厥逆:附子尖一个,硫黄枣大一个,蝎梢七个。为末,姜汁、面糊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亦治久泻尪羸。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④治脐风撮口生川乌尖三个,全足蜈蚣半条(酒浸炙),麝香少许。为末,以少许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汤灌一字。(《永类钤方》)

⑤治奔豚痛,疝气阴囊肿大:川乌尖七个(生用),巴豆七枚(去皮,只去九分油)。上为末,糕糊丸如梧桐子,用朱砂、麝香为衣。每服二丸,同青木香丸三十粒,空心冷盐水下。三、两日一服,不可多。(《澹寮方》青铃丸)

⑥治木舌肿胀:川乌尖、巴豆。研细,醋调涂刷。(《濒湖集简方》)

⑦治牙痛难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蜗各七个。生研为末,点。(《永类钤方》)

⑧治陷甲割甲成疮,连年不差:川乌头尖、黄柏等分。为末,洗了贴药。(《养生必用方》)

【各家论述】

1.《纲目》:乌附用尖,亦取其锐气直达病所尔,无他义也。

2.《本草备要》:朱丹溪治许白云,屡用瓜蒂栀子苦参藜芦等剂吐之不透,后用附子尖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胶痰数碗。

3.《本草求真》:常山疟疾积饮在于心下,瓜蒂吐热痰在膈,木鳖子引吐热毒从痰外出,莱菔子吐气痰在膈,参芦吐虚痰,乌附尖、藜芦吐风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