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疽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67.26讨论2014年2月6日 (四) 15:42的版本 (以“'''耳后疽''',病名。系指生于耳后褶缝间之疽。 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因三焦经感受风邪与胆...”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耳后疽,病名。系指生于耳后褶缝间之疽。

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因三焦经感受风邪胆经火邪上炎相合,聚而成毒,致成痈疽。病患位于耳后褶折处,小如杏,大如桃。顺证见局部红肿热痛,可有疽头,边界清晰,易化脓,易破溃,脓稠而黄;逆证见局部肿陷、紫黑、坚硬,不热或微热,疼痛剧烈,彻肩引背或牵脑,难成脓,迟破溃。溃后流紫黑血水。从内破溃者,脓从耳道流出。本病包括耳后粉瘤等病。治宜清热祛风解毒消肿,方用痈疽总治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后疽生耳折间,三焦风毒胆火炎,红肿有头焮为顺,黑陷xx痛冷溃难。”

②见《外科证治准绳》卷三。即锐毒。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