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

来自医学百科
Bk7xe.jpg

胎儿离开母体到28天这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此时的新生儿好比雏鸡出壳, 十分脆弱,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妇对喂养幼小的新生命尚无经验,碰到问题往往手足无措。  

常见问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生儿黄疸

许多产妇生产完后常迫不及待地问医师:“我的宝宝有没有黄疸?”实际上,宝宝刚出生时,医师无法判断新生儿是否会出现黄疸。

一般新生儿的黄疽多半在出生后3~7天才出现(少数有问题的病理性黄疸可能在3天之内出现),其中绝数在一两星期后会自行消退,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黄疸”,对健康不会有影响。华人的新生儿极为常见,比例之高大约有90%会出现。

医院大多利用血液检验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如果偏高,可利用黄疸灯照射,以帮助黄疸的消退,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经由照光处理就能消退,少数严重者或照光后黄疸指数仍继续上升者,则要考虑换血治疗,以免脑部受损而影响智力。

尿布疹

婴儿皮肤极为娇嫩,如果长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风而潮湿的话,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或皮肤变得比较粗糙,种情形称为“尿布疹”或“红屁股”。

预防尿布疹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臀部的干燥清洁。每次换尿布时用温水清洗臀部,以棉花轻轻擦干,再抹上婴儿油。

选择尿布时,应选用透气的尿布,密不透气的尿布应避免使用。

尿布疹严重时,除了使用药膏治疗外,可让婴儿光屁股,并使臀部接受光线照射,以除去湿气——但接受灯光照射时必须小心保持距离,勿让婴儿受到灼伤。

大小便

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会排泄小便及暗黑色的胎便。如果经过24小时仍无排便(包括小便),医师通常会做进一步的检查,看看是否泌尿系统出了问题,或消化系统堵塞。

刚出生的婴儿大便是褐绿色的,呈黏稠状,以后则逐渐变为黄色的软便。

新生儿白天大便的次数是三四次。喂母乳的婴儿消化的情况比较好,大便的次数较多;吃配方奶粉的宝宝大便比较容易变硬或便秘,最好在两次喂奶间加喂少许开水,可以减少便秘的几率。

腹泻

婴儿腹泻的原因很多,感冒、水质不洁、奶粉不合、肠胃发炎、奶瓶污染、饮食过量都可能引起腹泻。

腹泻程度轻微,居家调养即可。首先要停用原先吃的食物或牛奶,只能吃葡萄糖或电解质溶液和米汤。等腹泻的情况改善后才可以服食稀释过的牛奶——刚开始先从1/4的浓度开始,视排便情形的改善,逐渐增加奶粉的浓度至正常浓度为止。

腹泻情况严重或久泻不愈时,必须尽快送医院处理。通常医院会先行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以防脱水导致休克,再仔细找出腹泻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溢奶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溢奶。一般来说,溢出的量若不多,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如果溢奶情况严重或经常溢奶使得宝宝的体重增加得太慢,甚至减轻时,就需要请医师诊治了。

若喂食宝宝时能做到下列5点,可以使宝宝少溢奶或吐奶:

.少量多餐。

.喂食时,速度放慢,避免吸入太多空气到胃里。

.奶瓶的角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平,可能使宝宝吸入空气而吸不到奶水。

.喂食后要帮宝宝打嗝、排气,把胃中的空气排出。

.宝宝喂食后不可平躺,应尽可能右侧卧或俯卧,同时上身要抬高30°角。

痱 子

婴儿长痱子是很常见的,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炎热,再者是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总是喜欢替婴儿穿过多的衣服,使得宝宝容易流汗。

痱子大都长在颈部与肩膀。如果能做到下列三点,则宝宝长痱子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

.保持通风凉爽的环境。

.勿将宝宝裹得密不透风。

.宝宝流汗,立即替他擦干。

发 烧

任何人发烧都表示身体的健康发出警报,最常见的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初生婴儿的抵抗力较弱,健康的变化也比较快。因此,宝宝有发烧的现象时,必须带去给医师检查,找出病因并予以适当的治疗。

在家中还没来得及就医诊治前,可以先采用下列方法帮助宝宝退烧,以减轻痛苦:

.口温超过38℃,肛温超过38.5℃时,可先让宝宝使用家中现有的退烧药。口服或肛门塞剂都可使用,但剂量必须根据体重略微调整。同时,须详阅退烧药的说明书或请教儿科医护人员。

.若家中无退烧药,或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仍退不下来,可给予冰枕或用温水擦拭全身,以降低体温。

.发烧时,多半头部及躯干体温高而四肢冰冷;因此,身上不要穿太厚、太温暖的衣服,四肢冰冷处则需要特别保暖,才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良好,以利散热,而使体温降低。

脐带护理

脐带在出生一两周后会自行脱落。每次沐浴后可先用棉花棒沾消毒药水由内往外擦拭,再以棉花棒沾75%含量的酒精擦拭。

脐带处理尽量保持干燥,避免接触尿布。如果有血水、脓水流出,或有异常臭味,或长出肉芽,应请医师诊治。

婴儿啼哭

婴儿啼哭的原因很多,肚子饿要吃奶、尿片湿了、衣服包得太紧、太热或生病都有可能。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习判断婴儿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免得自己焦虑不安,宝宝也不舒服。

你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检查婴儿,找出宝宝啼哭的原因:

1.是否肚子饿:如果给他吃奶,吃得津津有味,同时停止啼哭,就表示真的饿了。

2.是否尿片湿了:检查尿片是不是已经湿了。若帮他换上干爽的尿片就安静下来,即表示啼哭是尿片湿了所造成的不舒服使然。

3.是否将解大便或已解大便在尿片上:检查步骤同前项。

4.是否衣服包得太紧:将衣服重新包扎,放松一点,假如啼哭停止,即代表这就是啼哭的原因。

5.是否太热:如果满身是汗、衣服湿了,即是太热使他不舒服而哭闹不停。可以尝试为他解开衣服、擦于身体,并将室内温度调低些。

6.是否要人抱:有时婴儿啼哭只是在寻求抚慰,假如抱着他就不哭,即表示他哭闹的原因是寻求抚慰。

7.是否生病了:若经上述处理,婴儿仍哭闹不停,或宝宝有发烧、呕吐、腹泻、食欲不佳、精神不振、活动力差、哭声微弱或失声大哭,很可能是身体有问题导致不舒服,这种情形必须立即请医生诊治,找出宝宝啼哭的潜在原因。

看着刚刚生下来的小宝宝,不少新手妈妈会有许多疑惑。宝宝的耳朵怎么有点招风?会不会是扁平足?腿怎么不直?我的宝宝是不是不正常?下面的一些介绍会使年轻的妈妈们宽心不少。

1.小婴儿大便时会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全身都会变红

别担心。是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没有排泄大便的活动,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锻炼,因此没有足够的力量。出生后的宝宝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

2.小屁屁上的红疹是由宝宝的大便造成的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难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在大肠中发酵,产生气体、酸性物质以及泡沫样大便——这对宝宝柔嫩的小屁屁造成的刺激是极大的。一定要给宝宝勤换尿布,多擦护臀霜。

3.宝宝的脚指甲看起来好像是往肉里长

这是正常的。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告诉你。

4.宝宝有双“扁平足”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5.内八脚和罗圈腿

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6.有时宝宝看起来有点“对眼”

一只眼睛的肌肉比另一只有力,会使宝宝有时看起来有点“对眼”。这种现象只是间断性的,不必担心。

7.新生儿只能用鼻子呼吸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喉咙位置比较高。较高的喉咙位置可以让他在吃奶时进行呼吸,并且保证液体不会流入气管。缺点是宝宝不能用嘴呼吸。如果宝宝发生鼻塞,要及时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8.新生宝宝不流眼泪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泪腺所产生的液体量很少,只能保持他眼球的湿润。而且,宝宝在出生时,其泪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闭的,要等到几个月以后才能完全打开。

9.宝宝的呼吸快而不规则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相对比成人快很多,而且也不规律。这是因为婴儿的肺还很小,其神经系统没完全发育好的缘故。

10.宝宝的体温不规律

新生宝宝的甲状腺——宝宝体内的温度调节器尚未发育完善,汗腺也不够发达,所以,宝宝的体温会时高时低。好在宝宝有充足的脂肪来保护,体温不会降得太低。

11.新生宝宝易脱水

虽然新生儿的体重中百分到八十都是水分,但是由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速度很快,是儿童或大人的两到三倍,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小婴儿容易脱水。要判断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可把小拇指放入宝宝的口中,如果湿润则没事,如果干而粘,就说明宝宝需要奶水。

12.新生宝宝爱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在锻炼横膈膜,它对宝宝的呼吸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某种程度上讲,打嗝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到了三到四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少多了。

13.新生宝宝容易饿

新生儿的胃只是成人的五十分。由于胃的容量小,所以宝宝不一会儿就又感到饿了。

14.软塌塌的小耳朵

新生宝宝的小耳朵非常柔软,显得有些像招风耳。其实,这只是因为宝宝的小耳朵里的软骨尚未发育好的缘故。几个星期之后,随着软骨日渐发育成熟,宝宝的小耳朵就会慢慢变硬,直立起来,有一个正常的形状了。  

护理要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预防感染

新生儿卧室应尽量减少人数,谢绝或减少探望,尤其不能让病人进入新生儿卧室。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开窗换气。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时应要认真洗手。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大便后应清洗臀部,平时经常给宝宝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折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重要门户,必须保持脐部清洁。在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消毒棉棍蘸75%酒精擦拭,应避免用各种粉剂。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并用粘膏粘好。要时时注意,防止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如果脐部被尿湿,必须立即消毒及更换敷料。脐带一般要一周左右脱落,脱落后就不再用纱布覆盖,但仍然要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

保持体温

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过冷和过热都容易生病。新生儿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摄氏度,早产儿则要保持在24—26摄氏度间,昼夜温差不宜太大。除室温适宜外,还应注意衣被的增减、观察室温及衣被是否适宜,最好的指标是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如能使其保持在36—37摄氏度间(腋下)就比较理想。如果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则说明室温太高或保暖过度,应及时采取措施。除环境温度外,新生儿还要求适宜的湿度,冬春季节,一般居室均太干燥,应勤用湿布擦地,暖气上放置水盆或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如能使用空气加湿器,就更为理想。

母乳喂养

产妇生后4-8小时即可开始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头两日母乳不足可用糖水补充,一般应在吃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用牛乳或糖水代替母乳。要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尤其是生后第一次喂奶时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体,一定不要丢弃。喂养新生儿可以定时,即每3小时喂奶一次;亦可不定时,即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要求,在确实无母乳时才可以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身体以后,一般均需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其困难,因此绝对不能自行用药,必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疗程应用,否则易出现不良后果。  

用药须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生儿对药物的耐力和承受力很低,需药量也与成人或一般孩童不同。因此,除了经过医师处方的药物之外,不可擅自给婴儿服药,即使是最常用的退烧药,也要和医护人员商量后才可使用。

新生儿用药不当或用药过量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可不谨慎。  

营养食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每个婴儿每天所需的奶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4个月前的宝宝所需的营养可以完全由母乳或配方奶粉供应。

以体重来换算,一天平均1000克体重约150毫升的奶就够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譬如3000克大的宝宝每天能吃到450毫升,5000克的宝宝一天吃750毫升的奶就足够了。

4个月以上的婴儿,则应该添加副食品。此后宝宝一天的奶量最好不要超过1000毫升,婴儿才有机会和意愿吃其他的食物,从而获得均衡的营养。  

健康标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方面的标准。现录如下,供父母亲们参考。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摄氏度间为政治。如不注意保暖,体重会降低到36摄氏度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喂养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当宝宝来到世界上时,他需要经历六大调整,才能适应与妈妈子宫完全不同的外面世界。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让他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呢?

水和温暖代之以冷空气

在妈妈子宫里:在受精卵形成10个星期的时候,胎儿从头到脚才2厘米长,他完全被羊水所包围。胎儿能感觉到液体的轻柔阻力,躺在柔软的羊水里还有点失重的感觉。在这个“房间”里,无论妈妈是在夏日晒太阳,还是在冬季散步,胎儿周围的温度总是37℃。

宝宝降生后:来到世界上,宝宝首先感觉到的是空气擦过皮肤。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温水里游了很长时间的泳,然后上岸的感觉——这就是宝宝出生第一天的感受。温暖的保护层没有了,宝宝需要大约一小时才能很好地适应空气和皮肤的接触。因此,宝宝在出生后要用事先加温暖过的毛巾盖好。

全天候声音和晃动代之以噪音和安静

在妈妈子宫里:怀孕20周左右,胎儿的听觉就开始发育了。肚子里有很多耳朵的“食物”:妈妈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吞咽声和肠胃咕噜咕噜的声音、心脏跳动的声音。外界的声音也会通过肚子的过滤传进来,并且和里面的声音叠加起来。子宫里除了全天候能听到声音,胎儿几乎时刻处在晃动中,哪怕是在妈妈睡觉时,小东西也是被轻轻的晃动的。就连妈妈的脉搏,对胎儿来说也是低声的颤动。如果妈妈在上楼梯或者散步,胎儿就像坐在摇动剧烈的秋千上。

宝宝降生后:外面的世界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是吵闹的。说话声、门响都不再有过滤直接传到他的耳朵里,之后可能又是突然的安静。宝宝可能会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耳边一直有声音。宝宝非常喜欢“不安静”的家庭生活,也不愿意躺在安静的房间里。因此,可以让他躺在妈妈或爸爸的肚子上睡觉,重新感受心跳的声音和呼吸带来的轻微颤动。

全天候养分供给代之以饥饿

在妈妈子宫里:在妈妈的子宫里,胎儿一直得到养分供给。直到孕期快要结束时,小东西的开始练习如何让胃装满和清空:他喝进羊水然后排出去。那他会感到饿吗?不会的。在子宫里,全天候的养分供给没有间歇过。即便在胎儿睡觉时,妈妈的心脏也忙着给他输送养分。而且,就算妈妈睡着了,小东西也会自己取用他需要的养分。

宝宝降生后:分娩刚结束时,小宝宝像一名刚刚经过剧烈比赛的运动员。因此,他首先需要安静,而不是吃些什么。当然,在产房里就让宝宝亲近妈妈的乳房也很重要。在出生后第一个到第二个小时之间,宝宝要吃奶的愿望就表现出来了。他在吮吸时,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信任——妈妈在这里,她还会继续喂养我。

没有接触代之以触摸

在妈妈子宫里:在怀孕12~16周时,胎儿就有了触觉。当他的小手摸到羊膜、膝盖碰到子宫壁时,他都会有感觉。这样的刺激唤醒了胎儿的神经末梢,尤其是嘴巴周围的神经尤其灵活,这样胎儿才能吮吸。子宫里的空间很狭小,因此胎儿和妈妈密切地连接在一起,也因此他的皮肤没有受到过外界的刺激。

宝宝降生后:很多助产士和护士都发现,宝宝能注意到第一次触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多抱抱他,帮他学习感受到“皮肤语言”。到了接受第一次体检(大约42天时),宝宝能感受到很多温柔的抚摩,比如当妈妈的手放在他身上时,他便能认出来。

氧气代之以呼吸

在妈妈子宫里:脐带不仅为胎儿传送食物,也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给他。所以,他不知道什么是呼吸困难。胎儿的血液里的氧气总是几近饱和,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脐带流入心脏,又从心脏传送到他身体的各部分,“用过”的血液通过肚子上的大静脉送回给妈妈。

宝宝降生后:从小脑袋露出来,鼻子和嘴巴暴露在空气中那一瞬间起,宝宝就开始了第一下呼吸,在这个时刻,他体内的循环系统发生了调整,肺部被打开,开始将氧气带入血液。有规律的呼吸是一门艺术,因此宝宝还需要练习。在睡着时,他会轻轻地打呼噜;而在需要氧气时,也会大口呼吸。

被保护的角落代之以宽大的空间

在妈妈子宫里:出生前的最后一周,胎儿的小腿蜷起来,脑袋恰好放在骨盆里。他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就像小鸡坐在蛋里面。但这里对胎儿来说是温暖、安全的角落,他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时时都在接触。

宝宝降生后:出生后,宝宝的周围的空间大了很多。伸展开手臂不会碰再到什么,伸直小腿也遇不到任何阻力,再不是之前那个磕磕碰碰的“太空仓”了。新的自由让宝宝有些混乱,所以当他被妈妈抱在怀里时,就会感觉特别舒适。很多宝宝在带上小帽子时,也变得安静了。不仅是习惯了肚子里的温暖,而且也习惯了身体周围总有个“套子”,这个“套子”让他感觉到了界限。还有一些宝宝非常积极地寻找这样的边界,因此他睡在小床上时使劲向上挪动,要去碰到床栏杆。大约要等到出生6周之后,他才会慢慢停止这些试图找回在在子宫里的感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