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
七里香 Qī Lǐ Xiānɡ | |
---|---|
别名 | 满山香 |
功效作用 | 活血消肿,解毒止痢。主跌打损伤,痢疾 |
英文名 | Root of Lindley Butterflybush |
始载于 | 《修订增补天宝本草》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
药性 | |
药味 | 辛、酸 |
【中文读法】 haitong
【花语】爱的俘虏
花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学名】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
【其他标准名称】英文名Seatung
【科属】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海桐花属
【原产地及主要分布】原产宜溧山区,生林下或沟边,各地也多栽培,为园林绿化观赏树种;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如浙江、福建、广东等。
【形态特征】
幼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枝叶密生,树冠聊。叶多数聚生枝顶,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呈轮生状,厚革质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略外反卷,有柄,表面亮绿色,新叶黄嫩。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色,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有粘液。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生长习性】
海桐为亚热带树种,故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喜光,亦较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沙土、偏碱性土及中性土均能
果[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适应,萌芽力强,耐修剪。
园林用途:在气候温暖的地方,本种是理想的花坛造景树,或造园绿化树种,尤其是适合种植于海滨地区。多做房屋基础种植和绿篱。北方长盆栽观赏,温室过冬。
【繁殖】
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海桐种子发芽力强,故多采用播种法繁殖。于10月采种,因种子外有粘液,需要草木炭拌种脱粒,随即播种,播后盖草,翌春即可发芽。亦可净种沙藏,次年春播。扦插
用嫩枝于梅雨季节进行,成活率较高。苗木移植一般在春季3月间进行,需带土球,栽于半荫处。
【栽培】
平时管理要注意保持树形,干旱适当浇水,冬季施1次基肥。
【病虫害及其防治】
海桐虫害主要有吹绵介,开花期常有蝇类群集,应注意防治。
七里香的主要虫害是蚧壳虫中糠蚧和吹棉蚧。这两种蚧壳虫都是属刺吸式害虫,其体外有一层蜡膜,故一般的杀虫剂效果均不佳。用吡虫啉或吡虫啉的改良剂,如万里红,顶红等,其效果较好。发现虫害,可用万里红稀释3000倍喷雾灭杀。
【应用】
海桐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海桐四季常青而具有光泽,花时香气袭人;秋季蒴果开裂露出鲜红种子,晶莹可爱。在庭院中可植于门旁、窗前,修剪成圆球形。亦可作路边绿篱栽植。盆栽可装饰内室或客厅。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七里香是很多不同植物的俗称,主要可指以下几种植物:
二、中药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x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
【制法】除去杂质,切碎。
【性状】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先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千里香:小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或短尖。
【鉴别】
(1)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其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30~70(100)μm,直径9~15μm;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组织2~3列。不通过中脉;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其上、下两侧有纤维群,木化;叶肉组织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9~25μm,有时可见方晶;油室多数,圆形,直径80~120μm,内含黄色油滴。
(2)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试管中,加新制的7%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加1%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紫红色。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