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解毒汤

来自医学百科

郑祥光方: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连翘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长卿12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

【功效与作用】 凉血解毒。主时毒炽盛,伤及血络,血遇热则溢,热毒迫血妄行所致。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剂,日服3次。

【摘录】 郑祥光方

《痘科金镜赋》卷六: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当归1钱1分,白芷5分,升麻4分,紫草1钱5分,红花1钱,赤芍1钱,桔梗8分,连翘1钱。

【功效与作用】 女人非经期出痘发热时而血忽至。

【用法用量】 加灯心20根,水煎服。

【注意】 重身者禁之。

【摘录】 《痘科金镜赋》卷六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广角粉0.9g(冲服),生地30g,玄参15g,麦冬9g,丹皮9g,白芍12g,银花30g,黄芩15g,栀子9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

【功效与作用】 凉血清热解毒祛风。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红痛症、丹毒蜂窝组织炎等见有营血热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

【各家论述】 广角、生地、白芍、丹皮,乃是犀角地黄汤,用以清血热;麦冬、玄参可加强凉血之作用;银花、黄芩、栀子清热解毒;白鲜皮、土茯苓清热利湿。该方是凉血解毒之重剂,适应于血热炽盛者。

【摘录】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 凉血地黄汤

【处方】 当归、生地黄牛蒡子、红花、木通、赤芍、牡丹皮、连翘、桔梗。

【功效与作用】 痘疮血热毒盛。

【用法用量】 凉血地黄汤(《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 凉血化毒汤

【处方】 紫草1钱,生地8分,柴胡8分,牡丹皮7分,赤芍3分,苏木3分,防风3分,荆芥3分,黄连3分,木通3分,牛子4分,天麻2分,红花2分,甘草2分。

【功效与作用】 痘出热不退,红不分地;或痘苗干枯黑陷

【用法用量】 凉血化毒汤(《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中柴胡,《种痘新书》作“前胡”。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治痘全书》卷十三: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当归、麦冬、白芷、紫草、升麻、生地、桔梗、人参、连翘、红花、甘草、牛蒡子。

【功效与作用】 妇人非经期出痘,发热时而血忽至。

【用法用量】 加灯心20根。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三

片玉痘疹》卷七: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赤芍、归尾、甘草、生地、木通、牛蒡子(炒)、连翘、紫草、桔梗、山豆根、酒红花。

【功效与作用】 凉血解毒。主痘疮初出,毒在血分,头焦带黑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烧过人屎1钱,同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七

《金鉴》卷五十六:凉血解毒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当归、生地黄、紫草、丹皮、红花、连翘(去心)、白芷、川黄连、甘草(生)、桔梗。

【功效与作用】 痘至结痂之后,毒热郁于血分,当落不落,干燥不润,根色红艳,渴欲饮冷,烦急不宁。

【用法用量】 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六

中药方专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