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
木通 Mù Tōnɡ | |
---|---|
别名 | 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
功效作用 |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
英文名 | Akebia Stem |
始载于 | 《药性论》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类 别】:茎、枝和树皮类
【药 名】:木通
【拉丁名】:药材Caulis Akebiae
原植物
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Rehd.
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
木通(五叶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拼 音】:MUTONG
【英文名】:Akebia Stem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木通)的木质茎。
【相关药材】毛叶木通 毛木通 假木通 木通根 新疆木通 小木通 川木通 预知子 山木通
功效与主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主 治】: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性味归经与用法用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味归经】:
苦,凉。①《本经》:“味辛,平。”②《吴普本草》:“雷公:苦。”③《别录》:“甘,无毒。”④《药性论》:“微寒。”⑤《海药本草》:“温平。”
入心、小肠、膀胱经。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③《药品化义》:“入脾、心、小肠、膀胱四经。”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禁忌与其他信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用药忌宜】: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别 名】:
通草、附支(《本经》)、丁翁(《吴普本草》)、丁父(《广雅》)、葍藤(《本草经集注》)、王翁、万年、万年藤(《药性论》)、燕蕧、乌蕧(《唐本草》)。原植物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参
【处方名】:
木通、关木通、川木通、细木通、炒木通(木通片炒至见黑斑入药者)
【商品名】:关木通:又名马木通、东北木通、苦木通。为植物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以茎条均匀、无粗皮、断面色黄者为佳。
川木通:又名淮木通、白木通、油木通、山木通、土木通、花木通、白花木通、小木通。为植物小木通和绣球藤等的木质茎。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地。以茎条均匀、断面色黄白、无黑心者为佳。
淮通:为植物淮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质茎或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白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的木质茎。
潼木通:又名童木通。为产于陕西临潼一带者。
细木通:又名子木通、藤通。为枝细色白者,品质较佳。
大木通:为枝粗色黄者。品质较次。
匀木通:为枝条中等,不粗不细,色黄而无黑色者。品质逊于细木通而优于大木通,品质中等。
【动植物资源分布】:白木通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产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炮制方法】: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考 证】:出自《药性论》①《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②《唐本草》:“通草,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谓燕覆,或名乌覆,今言葍藤,葍覆声相近尔。”③《本草图经》:“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或以为葡萄苗,非也。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诸药毒。”④《纲目》:“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神农本草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⑤《本草正义》:“寻绎陶氏所谓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吹之气出云云,其形固与今之木通相似,惟木通之味大苦,而《神农本草经》止称其辛,微嫌不类,且《别录》又以为甘,则尤为可疑。但《神农本草经》、《别录》所载主治,固无一与今之木通不合者。意者雷公谓主为苦,最得其真,而《别录》之甘字有误欤?抑《别录》亦误认通脱木为通草,乃以其淡而无味,遂以甘淡之义谓之为甘欤?窃以甘之一字,终觉与木通不类,是以高邮王氏《广雅疏证》于附支通草一条,虽亦引《食性本草》茎名木通一句,而并不直言陈说之是,且谓后世《本草》诸家,无能证明其说者,盖以其矢传久矣云云。则念孙氏父子,固亦有疑于古之通草,未必果为今之木通也。兹以古人所说通草主治,尚与今人所用之木通,情性无往不合,姑仍濒湖之意,径以木通标作正名,而附志所疑如此,以俟知者更详。
”
【生药材鉴定】:白木通的干燥木质茎呈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厘米,直径1.2~2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的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木质茎(详“关木通”条);其次为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绣球藤 C. Montana Buch.一Ham,等的木质茎(详 “川木通”条);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kaempferi Willd.、淮通马兜铃 A. Moupinensis Franch.的木质茎(详“淮通”及“朱砂莲”条);白木通则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 Decne.目前很少见用。显微鉴定:五叶木通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为多列切向延长的细胞。中柱鞘纤维为晶纤维,新月形,几连成波状环;纤维壁厚,木化。维管束外韧形,12-28个环列;射线窄,有的含晶厚壁细胞,壁木化,于韧皮射线处为多。髓部细胞自外向内渐大,壁厚,大多木化。
【中药化学成分】:木通茎枝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与鼠李糖;又含钾0.254%。关木通茎含马兜铃酸Ⅰ.Ⅱ.B.D,青木香酸(Debilicacid),马兜铃甙(Aristoloside)等。白木通,三叶木通的果实含糖类。
小心木通致肾衰
对耳毒性一类西药,人们已有所了解。而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中药很少有负作用”的片面认识,以致目前因服中药不当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人数日趋增多。因此,提高中草药对肾脏的毒副作用的认识,防止滥用肾毒性药物,是医学科普工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专家黎磊石教授介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比利时医师首先发现,许多急于减肥的妇女在无所顾忌地大量服用中草药减肥后,发生急性肾衰,于是,提出了“中药肾病” 说。对此,国内专家提出异议,认为中药造成肾病只是个别药物成分的肾毒性所致,不能统称为中药肾病。但是,我国近来已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是由于不规范地滥服中草药所致,并且病例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某些中草药可能确有肾毒性。
全军肾脏研究所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损伤肾小管及间质,会使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患者出 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临 床上表现为,初期出现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肾小 管间质性肾病。这些患者的治疗常常极为困难,病情往往逐渐发展为 终末期肾病。对这一研究结果,黎磊石院士指出,就中药关木通而言,它对肾脏的毒性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关木通单次口服10克即可引起中毒,而这个剂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此外,由于关木通造成的肾脏损害为 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症状不突出,往往不易察觉。关木通作为复方汤剂成分之一,应用很广,而且作为“渗湿利尿剂”,常被用于已有肾脏疾病的病人,从而引起慢性肾脏损害。这些情况与原发病交织在一起,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黎院士指出,含有马兜铃酸的其他中草药也有可能造成肾毒性,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警惕。另外,研究还证明,马兜铃酸有致癌作用。
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目前许多江湖医生打着“祖传秘方”、“ 偏方”、“验方”等旗号,利用诸多肾脏病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这样不仅不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为此,专家呼吁,应当通过各种传媒向 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让大家尤其是有肾脏疾患的人,了解 和认识某些中草药对肾脏的毒副作用,以加强防范,避免对健康的不 必要损害。
木通
拼音名:Mutong
英文名:CAULISAKEBIAE
书页号:2005年版第一部-43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
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
燥藤茎。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
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
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
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鉴别】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含量测定]
项下供试品溶液10μl及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正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6:4: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过得10.0%。
总灰分不得过6.5%(附录Ⅸ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水-冰醋酸-三乙胺(87:13:0.04: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
齐墩果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加甲醇50ml,
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残渣用甲醇适量洗涤,合并
滤液与洗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10ml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
每次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0ml、盐酸2ml,加热水解4小时,水解
物加水10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ml,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
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常春藤皂苷元(C30H48O4)的
总量不得少于0.15%。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泡透后捞出,切片,晒干即得。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木通藤茎含白桦脂醇,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木通皂苷Sta、Stb、Stc、Std、Ste、Stf、Stg1、Stg2、Sth、Stj、Stk。此外,淌含豆甾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肌醇、蔗糖钾盐。花中含有矢车菊素-3-木糖基-葡萄苷(cyanidin-3-xylglucoside)、矢车菊素-3-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对香豆酰基-木糖基-葡萄糖苷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利尿、抗菌作用。兔慢性利尿试验,每日腹腔给木通醇浸剂0。5g/kg,连续给药5日,证实有利尿作用,且较肌注0.1mg/kg的汞撒利为强。若给兔灌胃,未见利尿作用,而腹腔注射的利尿作用尿量可增加10.5%,健康人试服则无明显利尿作用;木通醇浸剂(1:20)在体外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木通水浸剂(1:5)对堇色毛癣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名家论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李杲:《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已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原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症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凡气味与之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琥珀、翟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湿利小便,泄其滞气也。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2.《纲目》:木通,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本经》及《别录》皆不言及利小便治淋之功,甄权、日华子辈始发扬之,盖其能泄心与小肠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赤散用之。杨仁斋《直指方》言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血,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通利便,专泻小肠,宜疗五淋等症。其惊悸等症,虽属心经,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故并治之。脾疸喜睡,此脾之病,皆湿所酿也,利小肠而湿不去乎?瘟疫之来,感天地不正之气,今受盛之官行而邪不能容,亦宜疗矣。
4.《本草经疏》:木通,《本经》主除脾胃寒热者,以其通气利湿热也。其曰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以其味淡渗而气芬芳也。令人不忘者,心主记,心家之热去,则心清而不忘矣。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者,脾家湿热壅盛则成疸,心脾之热不清,则昏昏欲眠而心烦哕,音声出于肺,肺家之湿热去,则肺金之气清而音声出矣。治耳聋者,泄肾家之湿火也。
5.李中梓:木通,功用虽多,不出宣通气血四字。
6.《本草汇言》:木通,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治淋浊,定惊癎狂越,为心与小肠要剂。所以治惊之剂,多用木通,惊由心气郁故也,心郁既通,则小便自利,而惊癎狂越之病亦安矣。
7.《药品化义》:木通,导脾胃积热下行,主治火泻、热泻,盖为利小肠火郁,行膀胱水闭,使水火分,则脾气自实也。且心移热于小肠而脏病由腑结,腑通则脏安。凡为惊病,由心气郁及嗜卧心烦者,以此直彻下行。古人立方,心火为邪,用木通导赤,肺火为邪,用桑皮泻白,良有深意也。
8.《本草述》:木通主治,类知为利水,而《本经》所云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殊未深究也。盖胃中水谷之清气上注于肺,而手太阴清中之浊者仍归于胃。试取《本经》首言除脾胃寒热,次乃及于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则知木通于肺胃之交,真有为之承接脉络、使其气化通而血化利者。使胃上注而肺下降,如所谓和调五脏、洒陈六腑者,以能助其功,使清气之营,入肺而流贯于诸经,即上下九窍无不通焉,是则利水与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原非二义矣。
9.《本草新编》:木通、逐水气、利小便,亦佐使之药,不可不用,而又不可多用,多用则泄人元气。或疑木通利水去滞气,亦有益之品,而谓泄人元气何也?夫木通利水,功何异于猪苓,但嫌其苦寒损胃,非若淡泻之无害也,胃气既伤,元气必耗,故用之为佐使则有功无过,倘多用之为君,则过于祛逐,元气必随水而走,安得不耗哉?
10.《本草备要》:朱二允曰,火在上则口燥、眼赤、鼻干,在中则心烦、呕哕、浮肿,在下则淋、秘、足肿、必借(木通)甘平之性,泻诸经之火,火退则小便自利,便利则诸经火邪皆从小水而下降矣。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
11.《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12.《吴普本草》:止自汗。
13.《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14.《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15.《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痿、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16.《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17.《海药本草》:主诸痿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18.《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19.《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周,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赢劣乳结,及下乳。
20.《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