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
止血药(hemostatic drugs),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血液凝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在多种因子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产生血块而出血停止。维生素 K、凝血质、止血敏等止血药,可影响其中的某些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维生素K为肝内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血液中凝血酶原缺少时,血液的凝固就会迟缓,给以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达到止血作用。止血敏可促使血小板增加,增强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粘合力,加速凝血过程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凝血质可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促进凝血过程。
体内存在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血块)溶解。因此,阻滞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延长血液的凝固而有助于止血。此类药物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及止血环酸等。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肾上腺色腙(安络血)也常用作止血药。
另脑垂体后叶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收缩)、新凝灵等及中草药止血灵、云南白药、三七、仙鹤草、白芨、蒲黄等也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的海绵状物)止血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种外伤出血的急救。
止血中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止血药(hemostatics),以制止人体各种出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功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各种止血药物药性的不同,止血作用又有差别,如药性苦涩者多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药性寒凉者多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药性行散者能活血去瘀,瘀血去后,血自归经,即多有化瘀止血的作用;药性温煦者多有温经止血的作用。虽然止血作用机制不同,但均能针对血不循经的不同原因,加速血凝,达到迅速止血,建立正常血液循环的目的。部分止血药还有活血止痛、消肿散瘀、解毒敛疮、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止血药自身药性和所适应的病证,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4类。①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出血及外伤出血等症而内无瘀滞、外无实邪者。常用药有白芨、仙鹤草、棕榈、紫珠、藕节、刺猬皮、鸡冠花等。②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症。常用药有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地榆、槐花、苎麻根、羊蹄等。③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引起的各种出血症。常用药有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血余炭、卷柏、莲房等。④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阳气不足、统摄无力所致的虚寒出血。常用药有伏龙肝、艾叶、炮姜等。此外,某些止血药还可用治血瘀经闭、跌仆伤痛、疮毒痈肿、水火烫伤、肝火头痛、眩晕目赤、黄疸水肿、热淋涩痛、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证。
配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使用止血药时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具体证候准确选药,合理配伍,才能收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引起的出血,配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引起的出血,配伍滋阴降火潜阳药;血分瘀滞、血不归经引起的出血,配伍行气活血药;气虚阳虚、摄血无力引起的出血,配伍益气温阳摄血药。
用药注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使用止血药时要注意止血而不留瘀。所以,出血初期及出血夹瘀者,当选用化瘀止血药,或于收涩止血药中少佐活血化瘀药;血热妄行出血,也不宜大量使用凉血止血药,以免用药太过,寒凝血滞成瘀。大出血引起的虚脱危症,当先益气固。
现代研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止血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凝血,缩短凝血时间;使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或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止血;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等。部分药物还有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抑菌、解热、祛痰、镇咳、利胆、利尿等作用。止血药分别对西医诊为肺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性出血、血液病出血、妇科出血、外伤出血,以及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出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肾炎、泌尿系感染、局部炎症、烫伤等。
常用止血中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名 | 来源 | 性能 | 功能主治 | 主要成分 | 用法用量 | 备注 |
小蓟(猫蓟、千针草) | 菊科植物刺儿菜 Cirsium setosum 的干燥地上部分 | 甘,凉。归心、肝经 | 凉血止血,散瘀。主治血热妄行,衄血,咯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 全草含生物碱、胆碱、皂甙等 | 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 |
大蓟(虎蓟、鲜红花) | 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根及全草 | 甘、苦,凉。归心、肝经 |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鲜叶含柳穿鱼甙;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等 | 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 |
白茅根(茅根、地筋、甜草根) | 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的根茎 |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尿血,湿热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沤哕,肺热咳喘 | 根状茎含芦竹素、白茅素、薏苡素、豆甾醇、菜油醇、β-甾醇、钾盐等 | 煎服,10~30克;鲜品可用30~60克 | |
侧柏叶(柏叶) | 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的叶、嫩枝 | 苦、涩、寒。归肺、肝、大肠经 |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下血,肺热咳喘,百日咳 | 叶含挥发油,油中有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还含黄酮类,有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槲皮素、杨梅黄素、山柰酚 | 煎服,10~15克 | |
苎麻根(苎麻头) | 荨麻科植物苎麻 Boehmeria nivea 的根 | 甘,寒。归心、肝经 |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素。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淋证,热毒疮痈,外伤出血 | 根含水量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咖啡酸等。 | 煎服,10~30克 | |
羊蹄(羊蹄大黄、土大黄) | 蓼科植物羊蹄 Rumer japonicus 或尼泊尔酸模 R.mepalensis 的根 | 苦,寒。归心、肝、大肠经 | 凉血止血,清热除湿,通便解毒,杀虫疗癣。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疸,痢疾,淋浊,便秘,湿疹,疥癣,痈疖肿毒,女子阴蚀,跌打损伤 | 羊蹄根含大黄酚、大黄素、尼泊尔酸模素等;尼泊尔酸模的根除含有上述成分外,尚含羽扇豆醇、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荭草酮等 | 煎服,9~15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
鸡冠花 | 苋科植物鸡冠花 Celosia crstata 的花序 | 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 收涩凉血,止血,止带,止痢。主治崩漏,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带下,赤白下痢,久痢不止 | 含山柰甙、苋菜红甙、蒎立醇及多墨硝酸钾 | 煎服,6~15克 | |
槐花(槐米、槐蕊) | 豆科植物槐树 Sophora japonica 的花朵或花蕾 |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 花含芸香甙、白桦脂醇、槐花二醇,以及槐花米素甲、乙和丙 | 煎服,6~12克 | |
地榆 | 蔷薇科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或长叶地榆 S. officinalis var.longifolia的根 | 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 | 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敛疮。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烫伤,湿疹,痈肿疮毒 | 根含地榆甙Ⅰ、Ⅱ,地榆皂甙A、B、E | 煎服,10~15克 |
茜草(血见悉、活血丹、茜草根) | 茜草科植物茜草 Rubia cordifolia 的根及根茎 | 苦,寒。归心、肝经 |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主治血热挟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阴,关节痹痛,跌仆肿痛 | 根含多种羟基蒽醌类衍生物茜草素、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茜草酸、茜草甙、大黄甲素醚;尚含茜草萘酸甙Ⅰ及Ⅱ | 煎服,6~10克 | |
蒲黄(蒲花) | 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Typha anguistifolia 或东方香蒲 T. orientalis 的花粉 | 甘,平。归肝、心包经 |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脘腹刺痛,跌仆肿痛,血淋涩痛 | 含黄酮类化合物以及 h- 二十五烷、硬脂酸等 | 煎服,3~10克,包煎 | |
卷柏(回阳草、万年松、长生不死草) | 卷柏科植物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的全草 | 甘,平。归肝经 | 活血祛瘀,止血。主治经闭,癥瘕,跌打损伤,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 含黄酮、酚性成分、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类及少量鞣质 | 煎服,5~10克。活血祛瘀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 生者孕妇忌服 |
血余炭 | 人的头发经煅制而成的炭化物 | 苦,平。归肝、肾经 | 止血,消瘀,利尿。主治瘀血阻滞,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小便不利,血淋 | 主要含优角蛋白,尚含灰分、脂肪、黑色素 | 研末吞服1.5~3克 | |
花蕊石 | 矿物蛇纹大理岩的原矿石' | 酸、涩,平。归肝经 | 止血,化瘀。主治瘀血阻滞,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跌仆伤痛 | 含大量碳酸钙和碳酸镁,并混有少量的铁盐、铅盐及酸不溶物 | 煎服,10~15克。研末服,每次1~1.5克 | |
莲房(莲蓬壳) | 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的成熟花托 | 苦、涩,温。归肝经 | 止血,消瘀。主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血淋,瘀血腹痛 | 含微量莲子碱,维生素B1、B2、C等 | 煎服,5~10克。多炒炭用 | |
牛角倎 | 牛科动物黄牛 Bostaurus domestica 或水牛 Bubalus bubalus 角中的骨质角髓 | 苦,温。归肝、肾经 | 化瘀,止血。主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崩漏、赤白带下,便血,冷痢等 | 含碳酸钙、磷酸钙等 | 煎服,6~12克 |
白芨 | 兰科植物白芨 Bletilla striata 的块茎 |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肺胃损伤所致的咳血,吐血,衄血,以及创伤出血,痈肿疮毒,手足皲裂,肛裂,烫伤 | 含白芨胶(为黏液质)和挥发油 | 煎服,3~10克;研末服,2~5克开水或米汤调服 | 反乌头,不宜同用 |
仙鹤草(脱力草、狼牙草) | 蔷薇科植物龙芽草 Agrimonia pilosa 的全草 | 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杀虫。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赤白血痢,疟疾寒热,劳伤脱力,痈肿疮毒,阴痒带下,创伤出血 | 含仙鹤草酚A、B、C、D、E。还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7-葡萄糖甙,鞣质及挥发油等 | 煎服,10~15克 | |
藕节 | 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的根茎节部 | 甘、涩,平。归心、肺、胃经 | 止血、消瘀。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漏 | 含鞣质、天门冬素、淀粉等 | 煎服,10~15克。生用止血化瘀,炒炭用收涩止血 | |
棕榈皮(棕榈炭) | 棕榈科植物棕榈树 Trachycarpus fortunei 的叶鞘纤维 | 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 收敛止血。主治吐血、衄血、尿轿、便血,崩漏下血 | 含大量纤维素及鞣质 | 煎服,3~10克;研末服,每次1~1.5克 | |
紫珠(止血草、紫珠草) | 马鞭草科植物紫珠 Callicarpa bodinieri 或杜虹花 C. formosana 的叶 | 苦、涩,平。归肺、肝、胃、大肠经 |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咯血,衄血,齿龈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烧伤 | 杜虹花的叶含黄酮类、缩合鞣质等 | 煎服,9~15克。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 |
刺猬皮 | 刺猬科动物刺 Erinaceus europaeus 的干燥外皮 | 苦,平。归胃、大肠、肾经 | 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化瘀止痛。主治痔血脱肛,肠风下血,衄血,遗精,遗尿,胃脘疼痛 | 主要含角蛋白。尚含骨胶原、弹性硬蛋白,脂肪等 | 煎服,6~10克 |
艾叶(艾蒿、蕲艾) | 菊科植物艾蒿 Artemisia argyi 的叶片 |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 温经止血,散寒除湿止痛,安胎。主治腹部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胎动不安;外治湿疹,皮肤瘙痒 | 含挥发油,油中含20余种成分,以1,8-桉叶精较多。还有α-水芹烯、β-丁香烯、樟脑、龙脑、上α-松油醇等 | 煎服,3~10克 | |
伏龙肝(灶心土) | 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焦黄土 | 辛,温。归脾、胃经 | 温中摄血,降逆止呕,收敛燥湿。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呕吐,妊娠恶阻,脾虚久泻 | 主要含硅酸、氧化铝和氧化铁,尚含氯化钠、氧化钾、氧化钾、氧化钙等 | 煎服,60~120克,纱布包煎,或煎汤代水煎药 | |
炮姜(黑姜) |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 辛、苦,温。归脾、肝经 | 温经止血,温中止泻。主治虚寒性崩漏,便血,吐血,衄血;脘腹冷痛,呕吐,泻痢;恶露不尽之少腹疼痛 | 煎服,3~6克 |
三七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