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
一旦女性进入更年期,她的卵巢就不再产生雌激素,从而导致她的血清雌二醇浓度极低或检测不到。 1 型雌激素敏感型子宫内膜癌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 80% 以上,主要影响更年期女性,其中雌酮(雌激素)是在脂肪等非卵巢组织中合成的。在这些组织中产生雌酮后,这种激素转化为雌二醇,这是一种更有效的雌激素形式。
此前的研究表明,肥胖是 1 型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种关联可能归因于总脂肪量的增加促进了更多雌酮的产生。
另外,各种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绝经后雌酮产生增加,从而导致这些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事实上,CYP19A1基因中的一种变异参与睾酮向雌二醇的芳香化,与雌二醇浓度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呈正相关。
重要的是,由于样本量小且缺乏灵敏的分析方法,调查CYP19A1变异与子宫内膜癌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限制。
关于该研究
在目前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研究人员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高精度量化血液雌酮、睾酮和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以识别与性激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浓度。激素相关 SNP 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联是通过 205,427 名 39 至 71 岁的英国白人女性确定的,其中 0.9% 被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癌。
该研究还包括来自老年女性性激素 (SHOW) 和阿司匹林减少老年人事件 (ASPREE) 研究的 70 岁及以上女性。从这些研究参与者处获取非空腹血样,通过 LCMS 测量性激素浓度。
研究结果
最终分析队列由 4,951 名欧洲裔绝经后女性组成,中位年龄为 73.9 岁。没有观察到睾酮或 DHEA 的全基因组信号,后者是雌酮和睾酮的前体。然而,在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后,GWAS 发现了四个独立的雌酮浓度低于全基因组显着性阈值的 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