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草
竹节草 Zhú Jié Cǎo | |
---|---|
别名 | 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竹菜、鸭跖草、竹节草、竹蒿草、竹节花、黄花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主疮疖痈肿;咽喉肿痛;热痢;白浊;小便不利;外伤出血 |
英文名 | Herb of Diffuse Dayflower |
始载于 | 《生草药性备要》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淡 |
品种全称: 竹节草
拉丁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品种又称: 粘人草草籽花 紫穗茅香
主题关键词: 暖季型草坪草 竹节草 草坪草
品种简介
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分布于大洋洲,我国在台湾、广东、广西、陕西及云南等省有分布。常见于陡坡、山地和野外的潮湿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根茎和匍匐茎。秆高20~50厘米,叶鞘无毛,叶多聚集于匍匐茎和秆的基部,秆生者稀疏或短于节间。叶片条形,顶端钝,长2~5厘米,宽3~6毫米。圆锥花序带紫色,长5~9厘米;分枝细弱;小穗数枚生于顶端。
【生态习性】具有匍匐茎,侵占性强,叶片着生于基部,易形成平坦的坡面。适宜的土壤类型较广,在土壤pH值为6.0~7.0时,生长最好。抗旱、耐湿,具有一定的耐践踏性,但不抗寒。
【特点及用途】由于其根茎发达,耐贫瘠土壤,最适合用于路旁和作水土保持草坪。
竹节草.中药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hú Jié Cǎo
【别名】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筋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的全草。6~7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茎柔弱,匍匐地面,节上生根,或为半攀援状。叶披针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秃净或披柔毛;鞘常有红色小斑点,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状披针形,折迭状,长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心形,秃净或被毛,有纵线条,横线条不明显,柄长1~3厘米;聚伞花序在1苞内2个,下部1个有花1~3朵,不结实,上部的有花1~2朵,结实;萼片3;花瓣3,蓝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颗,背室含胚珠1颗。蒴果。种子黑色,有网纹和深窝点。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消热散毒,利小便。
②《岭南采药录》:根茎捣烂,敷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