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肌汤

来自医学百科

外台秘要》卷三引许仁则方: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干葛9克 麻黄6克(去节)芍药4克黄芩4克 甘草2克(炙)大枣12克(擘)桂心2克

【制法】 上七味,切。

【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肌清热。治天行病二三日,头痛壮热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服,得汗愈。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三引许仁则方

伤寒微旨论》卷上: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芍药2两,麻黄(去节)3分,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伤寒阴阳俱有余,两手脉浮数,或紧或缓,三部俱有力,无汗恶风,时届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用法用量】 方中芍药,《医学纲目》引作“石膏”。

如3-5服后犹恶风者,加麻黄半两,石膏1两。

【摘录】 《伤寒微旨论》卷上

普济方》卷一四二: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恒山2两,柴胡4两,知母1两,甘草1两,青蒿子1两,桃枝1两,桂、生姜2两,乌梅12枚,葱白3寸,薤白3寸,柳枝1握,鳖甲(醋炙,去裙襕)2两。

【功效与作用】 伤寒往来寒热,有时肢节烦疼者;久疟

【用法用量】 方中桂用量原缺。

不用葱、薤亦良。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二

《袖珍》卷四引汤氏方: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麻黄(去节)半两(冬用7钱半),人参半两,芍药半两,川芎2钱半,前胡2钱半,独活半两。

【功效与作用】 透肌散毒。主伤寒发热心烦燥渴。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半盏,加生姜1片,薄荷1叶,煎服。

【摘录】 《袖珍》卷四引汤氏方

云岐子脉诀》: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葛根1两,黄芩1两,麻黄(去节)半两,赤芍药4钱。

【功效与作用】 邪气在表,上气浮肿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1两,生姜7片,水2盏,煎至1盏,食前去滓热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伤科方书》: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广皮1钱,防风1钱,葛根1钱,木通1钱,羌活1钱2分,荆芥1钱5分,前胡1钱,桔梗1钱,苏叶1钱5分。

【功效与作用】 人于既跌之后,或相打受伤之后,感冒经风,发寒发热,头身皆痛。

【用法用量】 加葱白3根,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伤科方书》

《万氏家抄方》卷五: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川升麻1钱,甘草(生用)1钱,干姜1钱,黄芩1钱,赤芍1钱5分,麻黄(去节)5分。

【功效与作用】 小儿遍身赤肿,不能睡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3钱,桃、柳枝各7根,水1钟,煎6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五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苍术4两(去粗皮),羌活半两,甘草半两(炙),荆芥穗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续服2-3服。微汗出即解。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

《千金》卷九: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葛根4两,麻黄1两,黄芩2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功效与作用】 发汗。主伤寒、温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斗,煮取3升,饮1升,日3服。3-4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

【摘录】 《千金》卷九

婴童百问》卷六: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葛根1两,麻黄(去节)半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桂枝2钱半。

【功效与作用】 小儿伤寒温病,时行寒疫,头痛项强畏寒,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腰脊强痛,胸膈烦闷,无汗恶风。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大枣1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以汗出为度。

夏月,加石膏、升麻各1钱。

【摘录】 《婴童百问》卷六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干葛4两,麻黄3两(去节),芍药2两,黄芩2两,甘草1两(炙),大枣12枚(擘),桂心1两。

【制法】 上切。

【功效与作用】 天行病2-3日,头痛壮热者。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服。得汗愈。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葛根4两,麻黄(去节)3两,茯苓3两,牡蛎2两(熬)。

【制法】 上切。

【功效与作用】 伤寒发热,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则止。

【注意】 忌酢物。

【摘录】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小儿诸热辨》: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羌活、柴胡、葛根、防风、荆芥(份两量儿大小)。

【功效与作用】 小儿风搐初起而轻者。

【用法用量】

风盛抽掣,加天麻钩藤痰涎壅盛,加橘红半夏鼻塞,加葱白;指冷,加生姜;吐乳,加麦芽

【方论】羌活太阳,柴胡少阳,葛根阳明,荆、防随所应而至,以开腠理者也。此1方为发表之总剂也。

【各家论述】 羌活太阳,柴胡少阳,葛根阳明,荆、防随所应而至,以开腠理者也。此一方为发表之总剂也。

【摘录】 《小儿诸热辨》

幼科直言》卷五: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枳壳、干葛、陈皮、防风、川芎、桔梗、柴胡、薄荷。

【功效与作用】 小儿元气无亏,湿气蒸肺,致患肿症。

【用法用量】 葱白1寸为引。兼服抱龙丸。微汗即愈。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诚书》卷十五: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羌活、天花粉、荆芥、丹皮、甘草、红花、黄连、防风、金银花贝母

【功效与作用】 疮毒壅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热极,加紫草腹胀,加熟大黄

【摘录】 《诚书》卷十五

《诚书》卷十二: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防风5分,山楂5分,紫苏5分,天花粉5分,薄荷5分,陈皮5分,枳壳5分,茯苓3分,甘草2分。

【功效与作用】 发热有惊。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诚书》卷十二

《得效》卷一: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葛根1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温病、天行,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枣子1枚,煎8分,日3服。3-4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

【摘录】 《得效》卷一

《圣惠》卷九: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干姜1两(炮裂,锉),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3分,黄芩3分,石膏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2日,头痛壮热,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葱白2茎,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愈。

【摘录】 《圣惠》卷九

《得效》卷十五: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柴胡、麻黄、木通、茯苓、犀角蒲黄、黄芩、赤芍药、葛粉生地黄、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退热。主妇人劳伤,感冒体热,鼻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得效》卷十五

《圣惠》卷九: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麻黄半两(去根节),桑根白皮半两(锉),赤芍药1分,栀子仁1分,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一日,邪毒气在皮肤肌肉。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以厚衣盖出汗。

【摘录】 《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解肌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葛根1两半(锉),石膏1两半,桂心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初患一日,体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频服。衣盖,以汗出为效。

【摘录】 《圣惠》卷九

中药方专题[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