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

来自医学百科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主要临床表现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如氯丙嗪、安定;化学疗法药物如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红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抗病毒药:齐多夫定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等,抗癌药如氨甲喋啶,6-硫嘌呤,5-氟尿嘧啶;其他如睾酮类,雌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理

(1)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此类与剂量呈正相关潜伏期短,造成肝细胞坏死。可以预知。

(2)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药物特异质反应生成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其过敏性肝损害又可分为“郁胆型”肝炎和“肝炎型”肝炎,对肝脏损害程度与摄入药量无关,潜伏期多数较长,事前不能预测。此类有遗传倾向,可能由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结果。

2.病理 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差别很大,临床病理分型如下:

(1)急性型:

肝细胞型:

A.肝炎型:轻者呈点状或灶状坏死,重者呈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见于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和氟烷等药物引起。

B.脂肪肝型:肝细胞脂肪性变,同时还可以有坏死,炎症和郁胆,见于大量静滴四环素门冬酰胺酶

②肝内郁胆型:

A.单纯郁胆型:肝小叶中心区的肝内郁胆,一般无肝实质细胞损害,亦无炎症反应。见睾酮的衍生物,以甲睾酮所致的黄疸为多见,口服避孕药亦可出现黄疸。

B.郁胆伴炎症:毛细血管,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有胆汁郁积,在小叶中心区更为显著,伴有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灶状坏死。代表性药物氯丙嗪。

③混合型:不少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不易明确分类。病理改变以肝实质损害为主,有灶性中央区,甚至带状或大片坏死等,有时可伴有轻度郁胆。

(2)慢性型:

慢性肝炎型:有些药物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理变化与自身免疫活动性肝炎相似,包括肝小叶周围碎片状坏死,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炎细胞浸润,小叶界板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等。可并发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改变。见于异烟肼,磺胺、氟烷、丙基硫氧咪啶。

肝硬化型:氨甲喋啶、无机砷剂、门冬酰胺酶等,可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纤维化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改变。

③慢性郁胆型:肝脏病理显示毛细胆管内胆栓,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胆色素沉着,小胆管增生和假小胆管形成。

④其他:长期口服避孕药引起肝脏结节增生性转变,导致良性肝腺瘤。睾酮的衍生物可导致良性和恶性肝肿瘤。保泰松、苯妥英钠引起肝脏肉芽肿。有些药物引起肝内静脉闭塞及肝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症状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最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胆汁郁积为主的药肝、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

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①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②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病诊断标准:①服药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②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细胞上升(达6%以上)。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阳性。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确诊,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拟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肝活检有助于鉴别病变类型和了解肝损程度。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检查化验

急性过敏性肝损害时,白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多增加,肝功能血清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本病特点。其次尚可有血清胆红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等。血浆白蛋白也可减少,尿三胆可呈阳性。

肝活检对某些疑难病例的确诊很有意义。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需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全身性细菌感染,术后肝内胆汁郁积,胆总管炎急性胰腺炎胆管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病肝功能恶化。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并发症

可并发慢性药物性肝病,进展型导致肝硬化,重症可发生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停用致药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是重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停用有关药物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及时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

葡醛内酯(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在体内解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毒性物、药物多与本品结合后排除,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故可用于药物性肝病的治疗。用法:口服:0.1~0.2g,3次/d;肌肉静脉注射:0.1~0.2g,1~2次/d。

硫普罗宁(凯西莱):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具有较强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肝损伤,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其功能。用法:0.1~0.2g/次,静脉滴注,疗程2~4周。

③谷胱苷肽(泰特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苷肽,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化代谢反应,抑制肝组织内过氧化物产生和三酰甘油堆积,防止乙醇诱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等损害的发生。药理研究证实,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亦具有防治作用。用法:0.6g/次,1~2次/d,肌注或静脉滴注。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是蛋氨酸和三磷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产生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增强肝细胞的代谢,促进胆汁排泄,有减轻肝脏胆汁淤积肝功能恢复的作用。用法:1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

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并可增加机体抵抗力。3~5g加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

⑥针对有关药物给予相应的解毒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滴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剂量过大所致的肝损害,应及时静脉滴注乙酰半胱氨酸。亦可用蛋氨酸(甲硫氨基酸)治疗。

⑦有过敏现象、黄疸较深、病情较重者,可并用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可连用2~3周。

严重黄疸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考虑血浆置换疗法。重症病人,有条件应做肝移植

2.择优治疗

(1) 硫普罗宁(凯西莱):0.1~0.2g,1次/d,静脉滴注,疗程2~4周。

(2) 谷胱苷肽(泰特):1.2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疗程2~4周。

(3)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病,可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疗程2~4周。

3.康复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适口,营养丰富。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恢复期可做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二)预后

对药物性肝损伤发延误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如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护理

一级预防: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人,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对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的病人,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肝、肾病患者,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应慎重考虑。

二级预防:病人在用药期间,特别注意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监视药物的副作用

三级预防:停用可能引起药肝的药物。给予护肝和非特异性解毒治疗,防止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病人一旦出现发热黄疸纳差乏力血清转氨酶升高,立即停用有关药物。让患者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维生素供给。给予护理和非特异性解毒治疗。严重肝损害和明显胆汁淤积者,可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思美泰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精氨酸六合氨基酸治疗。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