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六一汤

来自医学百科
112.247.109.102讨论2014年1月27日 (一) 04:57的版本 (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六一汤== 【别名】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黄耆(去...”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效与作用】 补气生津。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名】 黄耆汤、黄耆饮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6两,甘草(炙)1两。

【功效与作用】 平补气血,安和脏腑主气虚津伤,肢体劳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后生疮疖,或患痈疽之后而口渴;或卫虚自汗;或痔漏脓水不绝。

【用法用量】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黄耆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摘录】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功效与作用】 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远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三

外科精要》卷下: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摘录】 《外科精要》卷下

《直指》卷九: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黄耆(炙)6钱,甘草(炙)1钱,白术3钱,白芍药3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虚劳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九

《朱氏集验方》卷一:黄耆六一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方】 黄耆、当归、甘草各等分

【功效与作用】 风湿相搏肌肉瞤动。

【用法用量】 本方治上症,宜先服渗湿汤,次用是药。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

中药方专题[编辑源代码]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编辑源代码]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编辑源代码]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编辑源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编辑源代码]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