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来自医学百科
藿香
Huò Xiānɡ
藿香
别名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功效作用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英文名 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归经 胃经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 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其全草入药有止呕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清暑等效;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此外,藿香还可用作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

植物藿香(图1)

  

植物形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粗达7-8毫米,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3-6.5厘米,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厘米。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厘米,直径1.8-2.5厘米;花序基部的苞叶长不超过5毫米,宽约1-2毫米,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毫米;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毫米,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毫米,前2齿稍短。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毫米,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毫米,宽约3.5毫米,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于海拔170-1600米的山坡或路旁。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常见栽培。苏联,朝鲜,日本及北美洲有分布。  

植物栽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物学特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北京地区能在田间越冬。怕干旱。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  

栽培技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用种子繁殖。当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获,置阴凉处后熟数日,晒干脱粒。南方气温较高,可采用秋播,9-10月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深2-4cm,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每1hm2用种子7.5kg。拌草木灰,匀播穴内,产量较高。北方3-4月播种,顺畦较行距25-33cm,开1-1.3cm的小浅沟,种子匀播于沟内,覆土2-4cm,用足蹊一遍每1hm2用种子7.5-12kg,产量较低。苗高6-10cm时间苗,条播按株距10-15cm留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  

田间管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追肥以氮肥为主,苗高15cm时和收获后要各追施氮肥1次,另还需看苗追肥。要注意灌溉排水,保持田间一定的湿润。   

病虫害防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害有褐斑病,在5、6月发生,可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斑枯病防治可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并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在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隆低温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浇灌病穴。虫害有朱砂红叶螨。  

化学成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挥发性成分: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和-β-蒎烯(pinene),3-辛酮(3-octanone),1-辛烯-3-醇(1-octen-3-ol),芳樟醇(linalool),1-丁香烯(1-carypholene),β-榄香烯(β-elemene),β-葎草烯(β-humu-lene),α-衣兰烯(α-金合欢烯(β-farnesene),γ-毕澄茄烯(γ-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还含有顺式-β,γ-已烯醛(cis-β,γ-hexenal)。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acacetin),椴树素(tilianin),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精(agastachin)。根含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即是山楂酸(crateg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O-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olic aldehyde),刺槐素,椴树素,藿香甙,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去氢藿香酚(dehydro-agastol),1-亚甲基-6,8-二羟基-5-甲氧基-7-(1,1-二甲基羟甲基)-1,2,3,4,9,10,10,a-七氢-9-菲酮[1-methylene-2,4a-dimethyl-6,8-dihydroxy-5-methoxy-7-(1,1-dimethyl-hydroxy methyl)-1,2,3,4,10,10a-heptahydro-9-phenanthroxe]。  

药用价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药名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药名】藿香

中药藿香(图2)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药名】Herha Agastaches.  

药理作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⑴抗真菌作用 试管实验藿香煎剂(8~15%)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蕾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在煎剂15%对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3%、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抑菌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⑵抗螺旋休作用 藿香水煎剂(15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藿香含挥发油可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口服藿香煎剂,利用X线胆囊造影术,证明藿香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药性论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2.《本草正义》:藿香,清分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业、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士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中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怯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盖病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烫熬,感之者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宰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暑气,瀹茶多次,未尽善也。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3.《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4.《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5.《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6.《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7.《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洽外感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

8.《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用药禁忌】

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应用鉴别】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效强,夏季以沸水冲浸代茶,可作清暑饮料。藿香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二药同中有异。  

药材来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2.《纲目》: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校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刘欣期《交州记》言藿香似苏合香看,谓其气相似,非谓形状也。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的地上部分。

【产地溯源】主产于主产於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  

药用配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协同对症】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 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 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5. 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相须相使】

1.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2.藿香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3.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宜忌:“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性药疹的报告。  

临床研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治疗暑泻:藿香、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 ,黄连300g,木香500g,地锦草3000g。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人每次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50ml,频频咽下,每日~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中医杂志 1983;(8):40〕

2. 治疗中焦湿热症:藿香、陈皮、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水煎服,每日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 1990;17(3):31〕

3. 治疗夏令皮炎: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g,水煎服。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 1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5;(6):374〕

4. 治疗婴幼儿腹泻:a. 藿香、苍术各6g,野麻草15g,车前子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7枚。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 1984;(1):13〕 b. 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 1990;(4):37〕

5. 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 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白茅根30g,用上药煎服。治疗病毒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 1976;(1):28〕  

药方选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采收鉴别[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采收储藏】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2年,产量以第2年为高。6-7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2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性状鉴别】地上产分长30-90cm,常对折或切断扎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长2-8cm,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以茎枝色绿、叶多、香气家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表面观:表皮胞多角形,轴向延长。具气孔及毛茸,气孔直轴式。非腺毛多为1-4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腺鳞偶见,头部多为8个细胞,柄单细胞。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财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者具毛茸,以下表皮为多面手邮,上表皮非腺毛多为1-2细胞,长16-80μm,下表皮非腺毛多为1-4细胞,长70-460μm,毛茸圆锥形,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邻细胞3-4,呈放射状排列,角质层纹理较明显;腺毛头部1-2细胞,以单细胞较多见,柄单细胞;腺鳞头部8个细胞,扁圆球形,直径56-80μm,柄单细胞。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置水浴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0.5ml,上层石油醚层显黄绿色,放置后下层渐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75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出挥发油。取0.1ml挥发油加环已烷至1ml,作供试液。另取甲基黄苏丹Ⅲ制成对照液,吸取两深液点于硅胶G-CMC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茴香醛浓硫酸试液,于110℃加热3-5min,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液色谱相应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园林用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花盘厚环状,有香气。适用于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载观赏。  

其它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物种比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⑴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

⑵ 广藿香(学名: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唇形科,刺蕊草属,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   

中药藿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植物广藿香(图3)

药材基源:

⑴《中华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的地上部分。

⑵《中药大辞典》: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的全草。  

故事传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亲后就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体贴,每天一起下地,一块儿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气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见她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倦怠乏力,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暑,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香味药草。让我赶快上山去把它采来,早日治愈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轻,出门不便,劝她别去。霍香却全然不顾,执意进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时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见她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进门便扑倒在地,瘫软一团。嫂子连忙下床将她扶坐床上,询问缘由,才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脚,中了蛇毒。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连小腿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口处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名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藿香适合人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适宜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

2. 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