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性细菌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而非常危险。来自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 (HHU) 和于利希研究中心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 FZJ) 的研究小组现已发现一种可以削弱病原体毒力的机制。正如作者在科学杂志《JACS Au》中所解释的那样,基于这些知识,可以开发出一种新的抗生素方法。该杂志的编辑专门为这一发现撰写了封面故事。
铜绿假单胞菌经常在人类中引起所谓的“医院感染”。因此,它是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危险医院细菌之一。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受到影响。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将铜绿假单胞菌列入“优先病原体”名单,研究工作应集中在该名单上,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该细菌具有广泛的致病毒力因子。其中包括“A 型磷脂酶”(PLA1):这种酶可以损伤宿主细胞膜,还可以破坏受感染细胞中的各种信号网络。初步工作 (DOI: 10.7554/eLife.72824) 表明,来自铜绿假单胞菌的 PlaF 酶是一种 PLA1,它也会改变膜轮廓,从而增强细菌的毒力。
Holger Gohlke 教授(HHU 药物与药物化学研究所和 FZJ 的 IBG-4:生物信息学)和 Karl-Erich Jaeger 教授(HHU 分子酶技术研究所 FZJ)的研究小组现已确定介质的分子机制β链游离脂肪酸调节 PlaF 的活性。
研究人员进行了分子模拟以及实验室研究和体内测定。所有这些研究方法都表明脂肪酸对 PlaF 在细菌膜中的位置有间接影响,以及通过阻断酶的活性中心产生直接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PlaF 的活性都会降低。
一方面,结果证明机制的相互作用是 PlaF 功能的调节因素。 Gohlke 教授:“我们只能在 CRC 1208 资助的项目框架内通过计算机辅助和实验技术的相互作用来阐明这些复杂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脂肪酸的调节作用。或许可以将结果转移到与 PlaF 具有相似结构的其他膜蛋白上。
最后,他们还为如何抑制 PlaF 开辟了新的视角。
这是开发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新型抗生素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迫切需要这些来对抗医院中的危险病原体。”
HHU 分子酶技术研究所 Karl-Erich Jaeger 教授、博士
CRC 1208
合作研究中心(CRC)1208“膜系统的特性和动力学——从分子到细胞功能”认为膜是生物细胞最重要的结构实体之一。膜是许多基本生物过程的场所:它们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