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声带、室带的慢性炎性病变。病因可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未经适当治疗;长期发音不当或过度用嗓;经常遭受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或平时烟酒过度;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咽炎等。表现为声嘶、喉部分泌物增多等。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结节性喉炎(声带小结)。
疾病名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慢性喉炎
疾病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慢性喉炎chroniclaryngitis)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声带、室
带的慢性炎性病变。以较长时间的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特点。属于中医学的“慢性喉瘖”、“久瘖”的范畴。
慢性喉炎可由急性喉炎逐渐演变而来,也可慢性潜隐开始。如吸入有害气体、化学粉尘、长期用声过度或发音不当,以及鼻、鼻窦、咽或下呼吸道感染均可成为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嘶、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觉有痰液粘附。
临床表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声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
症状较重多讲话又使症状加重,呈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
2、喉部分泌物增加。
3、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
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间接喉镜下因病变程度和病理表现不同可分为:
慢性单纯性喉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慢性单纯性喉炎(chronicsimplelaryngitis):声带轻度充血增厚
,粘膜表面有粘稠分泌物附着。
肥厚性喉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肥厚性喉炎(chronichypertrophiclaryngitis):喉部粘膜呈暗红色,声带增厚,闭合不全。室带因代偿性增厚常部分遮盖声带,故不易窥清其全部。
慢性萎缩性喉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喉粘膜萎缩变薄,干燥而发亮,声带变薄、张力减弱。镜下可见粘膜下纤维
组织增生,粘膜萎缩和腺体萎缩、消失,纤毛柱状上皮被化生的鳞状上皮所代替。声带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类型,多因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而致。小结多位于声带膜部的中心。初起时,小结柔软而带红色,其中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随后,因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表面的上皮棘层增厚,并有角化,小结因而变得坚实而呈苍白色。
结节性喉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亦称声带小结(vocalnodules),常见于两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游离缘,呈对称性结节状小突起,白色、质硬。有时声带边缘出现表面光滑的声带息肉。
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去
除刺激因素。
2、酌情应用雾化吸入法。
疾病分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疾病描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粘膜的一般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3种。
疾病症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声改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可从沙哑,“毛糙”,声嘶,直至完全失声。患者自觉讲话较轻较弱,音调变低,沉闷费力,这些症状经禁声后有所减轻或消失,但恢复用嗓后又复出现,时好时差,反反复复
,病程漫长,使患者对发声感到苦恼。声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以后随活动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渐好转,次晨又变差,禁声后声嘶减轻,多讲话又使症状加重,呈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
喉感不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包括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有的尚有隐痛感,以上不适感在多讲多唱后尤为明显,经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咳嗽清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讲话或演唱前,往往有想咳出喉内分泌的清喉声,喉部分泌物增加,常觉得有痰粘附,每当说话,须咳嗽以清除粘稠痰液。事实上咳不出多少分泌物,这种干咳却成为习惯。
慢性喉炎也是儿童的常见病。儿童慢性喉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声哑的特点是反复发生、时轻时重、决不发生呼吸困难。产生这种慢性喉炎的主要原因是用声过度和用声不当,其他呼吸道的慢性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常有用声过度和用声不当的情况,如唱歌、朗读时互相比赛看谁的声音大;在一起玩打仗时冲呀!杀呀!乱叫一阵;再如哭闹或长时间的咳嗽,使声带产生剧烈的振动;长时间的鼻塞、流鼻涕,张口呼吸,以及炎症分泌物刺激喉部黏膜等,都容易使声带水肿、充血,时间长了可引起声带肥厚或声带小结,甚至发展为息肉,产生声音嘶哑。
疾病病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结果。
2、用声过度,发声不当,常见于教师、演员、歌唱家、纱厂女工,或不一定是职业用声者,过强或过多用声,常期持续演讲,过高、过长时间的演唱。
3、吸入有害气体如工业气体、吸烟、化学粉尘均可使声带增厚。
4、鼻、鼻窦、咽部的感染亦是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
5、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咽长期接触,亦易发生慢性喉炎。 当然,声音嘶哑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如长时间持续嘶哑,要想到喉部长肿瘤的可能。儿童最常见的喉部肿瘤是乳头状瘤,肿瘤生长在声带上或声带周围,影响声带的振动,或使声带闭合不全而产生声哑。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喉下垂、先天性声带麻痹等,也可产生声哑,它的特点是生后即有声哑。
病理生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喉粘膜慢性充血和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性水肿及炎性渗出物,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粘液腺的分泌增多。日久病变部位有成纤维细胞侵入,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膜肥厚,粘液腺的分泌变为稠厚。长期病变可呈萎缩。
诊断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声哑及喉部不适感。局部检查可见以下改变。 (1)慢性单纯性喉炎可见喉粘膜弥漫性充血,声带失去正常光泽,呈浅红或暗红色,也可在其卜看到舒张的血管纹,声带边缘增厚,喉腔常有分泌物附着。
(2)肥厚性喉炎可见喉粘膜呈暗红色,声带增厚,室带明显增厚,甚至在发音时可以遮盖室带,喉腔内可见有分泌物附着。
(3)结节性喉炎可见在两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有对称的小结突起,色白,如粟米大小,基部略红,发声时两声带不能紧密闭合。
(一)病因治疗:适当禁声,避免过度用嗓,戒除烟酒嗜好,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病变。
(二)采用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疗,消除炎症。
(三)声带息肉、或时间较长的声带小结,可行手术摘除(全麻显微手术可彻底切除病变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应为首选手术方法)。
(四)中医中药: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以治疗,对痰粘不化,声音嘶哑者,可用海僵汤。说话易累,气短、声嘶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疗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药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声音低沉费力,讲话不能持久,甚至嘶哑,常有“清嗓”习惯,干咳少痰,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肾阴虚。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开音。用百合固金汤加味:百合10克、生地30克、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蝉衣6克、木蝴蝶10克、黄柏10克。
2.声嘶日久,劳则加重,上午明显,语音低微,讲话费力,舌质胖,苔白,脉虚弱者,为肺脾气虚。宜补益肺脾,益气开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0克、白术10克、炙黄芪15克、陈皮10克、升麻3克、柴胡3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诃子6克、石菖蒲10克。
3.声嘶较重,讲话费力,喉内不适,有异物感,舌质暗滞,脉涩者,为气滞血瘀痰凝。宜行气活血化痰。用下方加减:赤芍10克、丹皮10克、泽兰10克、郁金10克、川贝母10克、瓜蒌仁10克、海浮石20克、山慈菇10克、桔梗10克、木蝴蝶10克、连翘10克。
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亦可。
针灸疗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取合谷、曲池、足三里、天突等穴,每天一次,中等刺激或弱刺激,留针20-30分钟。
2.取耳穴咽喉、肺、扁桃体等,埋针7-10天。
单验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胖大海5枚代茶,适于慢性喉炎
者。
3.罗汉果含服,治慢性喉炎。
4.藏青果6克、玄参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水煎代茶。
5.鲜蜜冲冷水再加生姜汁含服。
6.鲜淡竹叶水煎代茶。
食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梨汁、鲜地黄汁各等分,加蜜(为梨汁的十五分)同煎或蒸,将其汁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可长期服食,既可防瘖,又可治瘖,适用于慢性喉炎。
安全提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严禁烟、酒、辛辣食物,少吃冷饮;
2、饮食不宜过咸、过甜、过干、过燥、过饱;
3、生活、工作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预防感冒;
4、在变声期、月经期和感冒期要慎重用嗓。
疾病预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慢性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较复杂,治疗上有一定难度,所以预防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方法是:
(1)加强教育,在急性期应及时选用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勿使转为慢性。在慢性期抗菌药物一般是不需要的,不要听到“炎”字就一定要用抗菌素。
(2)治疗鼻,口腔,下呼吸道疾病,包括病牙。
(3)勿饮烈性洒和吸烟,饮食时避免辛辣,酸等强烈调味品。
(4)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结合生产设备的改造,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
(5)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及时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保持每天通便,清晨用淡盐水漱口或少量饮用(高血压,肾病者勿饮盐开水)。
(6)适当控制用声。用声不当,用声过度,长期持续演讲和演唱对咽喉炎治疗不利。
(7)及早防治喉炎,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8)平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炸食物,戒除烟酒。
(9)室内湿度过低时,冬季烤火要放水壶湿化空气。生活要有规律,以防劳累耗伤气阴,引起虚火上炎。
(10)教师、文艺工作者、售票员要注意正确的发音方法,演出前禁烟和冷饮。感冒和声哑时尤须注意,要静息少言。在青春变声期、妇女月经期和怀孕期,特别要防止用声过度。
(11)加强劳动防护,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需妥善处理。
(12)既病防变
(13)慢性喉炎治不及时,最终可以导致失音,故必须抓紧早期治疗,平素宜适当减少发声,避免大声喊叫,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虽积极用药也无济于事。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