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
不孕,指育龄妇女婚后未避孕而未能受孕。传统把婚后3年以上未受孕者诊断为不孕症。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将不孕症的定义缩短为1年。据调查,婚后1年的受孕率最高,可达 95%,美国不孕学会建议,婚后夫妇同居1年,规律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怀孕者,可诊断原发性不孕症。有1次以上撤或流产,又经1年未再受孕者诊断为继发性不孕。
女性不孕的原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简单从有关生殖系统的器官排列来讲有垂体、卵巢、子宫、阴道等多器官的疾病。但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有统计数据表明:不孕因素可能在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女方因素约占有40%,男方因素占30%-40%,男女双方因素占10%-20%。下面简要介绍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
排卵障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是妇女不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引起排卵障碍有下列因素:
(一)下丘脑性无排卵:精神紧张或情绪抑郁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影响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下丘脑,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周期性分泌缺乏或减少,从而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分泌,卵泡不能发育成熟而导致无排卵。
(二)卵巢性无排卵:先天性卵巢发育障碍,幼女或青少年期腮腺炎并发卵巢炎、妇女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比如苯中毒或铅中毒)或放射线等损害卵巢组织,均可引起排卵障碍,所以为什么不宜反复行胸片/CT等具有反射性的检查,原因之一就是会对人类的生殖系统有损伤。
(三)全身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比如甲亢或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不排卵。尤其是甲亢患者,疾病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孕不育,需要重视其治疗,尤其是女性患者。
盆腔炎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输卵管及周围组织炎症时引起不孕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淋球菌感染常沿着生殖道粘膜上行扩散,破坏输卵管粘膜层,导致输卵管堵塞。结核性输卵管炎可因为组织破坏而引起管腔堵塞或僵硬,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运送而导致不孕。产后或流产后的感染通道通常经子宫旁淋巴管扩散,侵入输卵管系膜、浆膜,再累及管壁,发生输卵管周围炎及输卵管炎,导致不孕。
子宫异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子宫发育不良、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结核、子宫腔粘连等都影响受精卵着床。卵巢黄体功能不良、孕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分泌也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子宫极度后屈,也不利于精子进去宫腔,引起不孕。另外,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狭窄、宫颈息肉、宫颈肌瘤等堵塞宫颈管,均可影响精子进入宫腔;宫颈炎因为宫颈粘液变得黏稠,不利于精子穿透等。
外阴、阴道病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处女膜无孔或肥厚、阴道横隔或阴道狭窄妨碍性生活及精子进入子宫腔,阴道炎症同样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而影响受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是不孕症的常见病因。其导致不孕的机制主要有:异位子宫内膜因受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有周期性出血,散步有盆腔各处的子宫内膜反复出血可导致盆腔器官和组织间广泛粘连,使输卵管蠕动失常,妨碍排卵;轻度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不愿性交(因为疼痛)、黄体功能不足等都影响受孕。
免疫因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精液内含有多种蛋白,在阴道内被阴道或宫颈上皮吸收而成为一种抗原,于女方血中或生殖道内局部产生抗体,称为抗精子抗体。这种抗精子抗体具有宁集合制动作用,使性交时精子发生凝聚或失去活动能力,从而导致不孕。
其他因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性交活动过于频繁或过少也可影响受孕。妇女每月排卵一次,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如果再24小时内未受精即开始变性,所以性生活过少常是去受精的机会而导致不孕;性生活过频则可减少精子的数量,也不利于受孕。
女性不孕的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病 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包括询问婚姻史、月经史、孕产史、生活习惯及工作经历、过去史、家族史及不孕症的求医情况及治疗经过,尽可能获得有关检查结果及治疗记录,输卵管造影X片,内膜组织病理切片等,要复看,以核实报告是否确切。
体格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除仔细地进行全身检查外,应重点注意内分泌系统异常的体征,特别是体态外形、全身发育、营养、毛发分布脂肪沉着及乳房发育。观察有无多毛、男性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撤功能低下等体征。检查有无溢乳。常规妇科检查有无生殖道畸形、感染、盆腔包块、可疑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实验室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常规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和梅毒血清试验。取白带化验排除滴虫、霉菌或细菌性阴道病。发现宫颈感染或宫颈效液呈脓性,应做淋菌培养检查。有条件应做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查。如溢乳应测定催乳素(PRL)。月经不规则患者进行激素测定。如有多毛、痤疮及男性化等体征发现,须测定雄激素,雄激素分泌过多,可损害卵泡发育而导致不排卵。
(二)排卵预测
1.基础体温测 双相体温曲线说明有正常排卵发生。单相体温曲线可有10%-20%通过其他指标均提示有排卵,这可能与机体缺乏生热反应有关。双相体温曲线也有少数未曾排卵,如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2.宫颈部液检查 临床根据就液量、拉丝度、羊齿状结晶程度及宫颈口扩张度四项预测排卵。
(1)宫颈效液量的测定:用结核菌素注射器连接一塑料管,伸人宫颈管内1cm处,吸净部液,吸出量达0.4-0.6ml,提示卵泡成熟即将排卵。
(2)拉丝试验:将吸出之部液置于玻片上,以长镊子提取牵拉,观察部液丝被牵拉长度,6-10 cm以上,提示即将其卵。
(3)羊齿状结晶:将宫颈款液涂抹在载玻片上,待干后置低倍镜下检查,如呈典型繁复的羊齿状结晶(3+)提示即将排卵。
(4)宫颈外国轻度扩张,就液充盈宫颈管。
3.月经中期LH值监测 已知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达到 730pmol/L并持续 50 h左右即可促使LH出现分泌高峰,而成熟卵泡必须在LH峰值的作用下才能排卵。因此LH峰的出现意味着即将排卵,是判断排卵的一个最可靠的标志。
4.B超扫描监测排卵 卵巢B超扫描对明确及追踪卵泡的生长是一很可靠的方法,可于月经周期第八九天开始B超扫描,隔日1次,待优势卵泡直径达 14 mm左右时,宜每天观察 1次。当直径达20 mm时,提示卵泡即将在1.41±1.2d内破裂排卵。
器械检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B超检查
1.连续B超检查:观察卵泡生长情况,当卵泡增大至直径18-24mm,72h内仍不缩小,要考虑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2.B超显示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轮廓光滑、被膜增厚、常有10个以上微小小囊(直径2-6mm)内部呈透亮暗区,排列在被膜下的卵巢实质周围,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于月经周期第20天前做腹腔镜检查,未发现卵巢表面有排卵斑及血管化,要考虑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通过腹腔镜还可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巢有无病变及粘连,术时用亚甲蓝稀释液经宫颈套管注人宫腔,在直视下确定输卵管是否通畅。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多半通过腹腔镜作出诊断。
(三)子宫输卵管造影
(四)宫腔镜检查
亦可明确子宫畸形或宫腔粘连及宫腔内的病变,如飘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
女性不孕的鉴别诊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应该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如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窝以及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等处,亦可在子宫肌层发生,故临床上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主诉不孕、痛经及盆腔疼痛而就诊。国内外报道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不孕率达40%左右。本症和不孕的关系,已为临床所关注,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对主诉不孕的妇女,如果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反应良好,房事后试验正常者,应考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2.继发性不孕 育龄夫妇同居一年,有正常性生活,以前怀过孕。现在从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未能受孕的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3.输卵管肿大 输卵管肿大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的输卵管不通所致,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 输卵管炎在不孕妇女中较为常见,其病因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变形杆菌、肺炎球菌、衣原体等所引起。最容易发生感染的时间是产后、流产后或月经后。分娩或流产时所造成的产道及胎盘剥离面的损伤或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的创面,都是病原体感染内生殖器的途径。有时感染是与不严格的无菌手术操作有关, 如宫内节育器的安放、刮宫手术、输卵管通液、碘油造影等。性生活过频、月经期性交,也都可以引起感染而发生输卵管炎。少数病人是因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而来,如阑尾炎或机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行传播达输卵管引起感染。
女性不孕的治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应根据检查中发现的原因进行治疗。不孕与年龄的关系是不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应充分估计到女性卵巢的生理年龄、治疗方案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性能价格比。尽量采取自然、安全、科学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首先要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改掉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戒毒;掌握性知识,学会预测排卵期性交,性交频率适中,以增加受孕机会。
(一)积极治疗生殖道急、慢性炎症。
(二)输卵管不通畅者,可行组织疗法,或反复通液,有时可将轻微粘连分开,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也可宫腔注射抗生素、激素、654-2注射液,效果更好。少数可考虑手术纠正。
(三)子宫发育不良者,可用雌激素及甲状腺素等以促进发育;子宫颈管狭窄者,可试宫颈扩张术。
(四)月经失调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调整周期,促进排卵。
(六)有先天性畸形者,尽量纠正,有肿瘤者切除之。
(七)忌性交过频,可根据基础体温,于排卵期性交。
(八)对较重的结核病、心脏病及肾炎等患者,应积极治疗,暂不考虑生育。
(九)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对丈夫无精子者可利用精子库的精子注入患者宫腔达到受孕目的,称人工授精;对输卵管不通或无卵巢者可先在体外人工授精,再将胚胎移植到患者宫腔内为试管婴儿。
女性不孕预防方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预防不孕应该从胎儿期入手,怀孕时禁用合成孕激素,雄激素等药物,以免造成后代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1、 妊娠期间避免做X光检查,特别是腹部的照射,以免损害胎儿的性腺。
3、 切忌自行滥用药物,避免有害物的损害。
4、 注意个人的卫生,洁身自爱。
中医对女性不孕的认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女子不孕(female infertility),育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且未避孕而不能受孕的妇科病证。婚后两年从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生育或流产,又间隔两年以上未受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此病主要由先天肾气不足,气血虚弱,或体型肥胖,多痰多湿,或情志不畅,气滞血瘀,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原因所引起。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即有“无子候”一条,并对女子不孕的病因进行了探讨。唐代《千金要方》指出不孕有虚实之异,虚证为载血不足,实证多属血瘀气滞。元代《丹溪心法》首倡痰湿不孕之说。明代薛己《校注妇人良方》提出了六淫七情伤冲任,子宫虚冷而不孕的观点。明代《景岳全书》从妊娠生理、病理方面全面论及不孕,提出“调经种子”及“填补命门”的治疗方法。明代万全(密斋)《广嗣纪要》首次将5种因生理缺陷不能生育的妇女称为“五不女”,从此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更加深入和全面。
病因病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孕症的形成主要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先天不足,肾气虚寒,命门火衰,或脾胃虚损,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而致;实者多因情志抑郁,气血失和,或素体肥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生,气机不畅,或感受外邪,寒凝血滞,或经期不洁,湿毒感染,或内伤瘀血停滞,胞脉受阻,使男女两精不能相抟而致。此外,还有人因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病变、畸形,如幼稚子宫、子宫肌瘤、无子宫、无卵巢,以及其他病变,如染色体异常、抗精子抗体、结核菌感染等造成不孕。
辨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孕症的辨证施治一般分作下列几种证型:①肾虚不孕。证见性欲淡漠,月经不调,经少色淡或色暗、质清稀无血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下腹冷感,四肢不温,带下色白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温阳、调经助孕,方用毓麟珠加减。②气血虚不孕。证见月经不调,经期推迟,月经量少,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健脾养血、滋阴调经,方用圣愈汤加减。③宫寒不孕。证见经期推迟,经量较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少腹冷痛,得温则舒,阴中冷感,带下清冷,小便清长,腰脊酸楚,苔薄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调经助孕,方用艾附暖宫丸加减。④肝郁不孕。证见经期或提前或推后,经色紫黯、质地黏稠,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经前乳胀,胸胁苦满,时欲叹息,苔薄,脉细。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调经种玉汤加减。⑤痰湿不孕。婚后数年不孕,性欲淡漠,形体肥胖,闭经或经期延长,月经量少、色暗或淡、质地黏稠,带下量多,胸闷泛恶,倦怠嗜睡,胃纳不佳,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燥湿、健脾调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⑥血瘀不孕。久不孕育,月经不调,经期常推迟,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腹痛,经色紫黯夹血块,下腹坠胀拒按,腹痛有定处,经前乳胀,胸胁胀满,性情急躁,带下较多,苔薄,舌有瘀点,脉涩。治宜理气活血,破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针灸治疗:选关元、气海、水道、归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耳针取穴中极、关元、大赫、三阴交、血海,埋针治疗。
此病除上述治疗方法外,应注意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消除其紧张、悲观的心情,帮助分析不孕原因并寻找排卵期,指导性生活,多数患者可获治愈。对久治不愈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因器质性病变及生殖系统某些器官畸形而造成不孕,必要时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内分泌检查、诊断性刮宫、染色体检查、血液抗体检查等以确切了解不孕的原因。
参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不孕不育
- 男性不育症
- 输卵管结核
- 结核性宫颈炎
- 高泌乳素血症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高催乳素血症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 慢性输卵管卵巢炎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闭经溢乳综合征
- 子宫发育异常
- 宫颈糜烂
- 宫颈癌
- 慢性宫颈炎
- 先天性无阴道
- 巨人症
- 衣原体感染症
- 盆腔炎
- 闭经
- 原发性输卵管癌
-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 卵巢早衰
- 输卵管妊娠
-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女性生殖道多部位原发癌
- 慢性盆腔炎
- 输卵管炎
- 无排卵性不孕症
- 女性生殖部位症状
参考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学》朱豫川、郑海军、冯卫华主编
- 《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乐杰主编
- 《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